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18篇
科学研究   55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目的]研究γ-连环素在大鼠舌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不同分化程度大鼠舌部鳞状细胞癌中γ-连环素的表达.[结果]γ-连环素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均有表达,表达部位在细胞膜,γ-连环素的表达与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组织学分级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γ-连环素在大鼠舌黏膜癌变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12.
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和高教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召开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研讨会预备会于1993年4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周远清在发言中认为,研究“理论要点”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要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313.
高层建筑防烟楼楼间是火灾时的主要疏散通道,楼楼间及其前室必须保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无烟或至少只能有非常少量的烟侵入。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防排烟有两种方案,自然排烟和防烟加压送风。  相似文献   
314.
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能力问题的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岩 《教育探索》2005,(4):104-106
教师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我国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两个阶段,从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教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等三个方面对教师能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21世纪,我们必须从时代的要求出发,以动态的变化发展观对教师能力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15.
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基于ARM9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以及基于该硬件组成的Linux操作系统移植,阐述了A/D、D/A转换驱动程序以及应用程序的编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316.
倒立摆控制实验系统中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了倒立摆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一种可以进行结构和参数学习的模糊神经网络成功地控制一级倒立摆。该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网络,它将传统模糊控制器的基本要件综合到网络结构中,使该网络既具备神经网络的低级学习能力,还具备模糊逻辑系统类似人的高级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317.
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能人才属于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在职责、知识、能力方面具有与科学人才、工程人才、技术人才不同的特征。应针对技能人才的特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教育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18.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风俗习惯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其思想和心理也具有一定的独特点。所以如何分析并准确把握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特殊性规律,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民族观,全面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具有实效性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19.
320.
学校德育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所在,就是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现实的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学生的德性需要为动力,以发展学生的生活德性和实践德性为目的,形成学生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发展的道德人格。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强调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学生德性的自主构建,重视德育过程中的人性化。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要求我们要建构有利于学生德性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关注学生的德性需要,建立参与式的学生道德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