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90年代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与电子媒介传播——主要是电视文艺传播的兴起有相当的关系。电子媒介——电视在主动性、易解性、娱乐性、快捷性方面都占有很多的传播优势,抢走了文学文本传播中的受众。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图像传播的扩张、受众个性的被销蚀及其自由选择权的丧失、文本传播本身依赖的社会经济支持的被夺走等。  相似文献   
12.
一2009年是范长江同志诞生100周年。范长江同志的新闻活动和他对我党新闻事业的历史贡献是党和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研究范长江的成果非常多。既有其亲属、战友、同事的  相似文献   
13.
檄文最早源自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  相似文献   
14.
耸立在炎陵县(1994年由酃县更名)城西湘山之巅的“知·青阁”,于1996年9月落成。作为一名在农村插队落户三年并参与知青阁筹建、知青故乡行筹备工作的老知青,刘时雨对这座凝结7000来炎知青蹉跎岁月的建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引起学术界对课程管理研究的重视,涉及到课程管理的内涵、制度、内容以及学校课程管理等多个方面.本文试就近几年来课程管理研究作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黄春平 《教师》2011,(18):36-38
细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材,许多教材选文都是名家名篇中筛选出来的,所以课文中的背景材料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抱着“让语文学习来个大视野”的信念在语文课堂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殊不知,背景材料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则画蛇添足。本文将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从教师在非用不可之时,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补充,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并且升华文本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上突破障碍,帮助学生顺利地走进文本,触摸人物,最终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7.
黄春平 《教育》2024,(10):30-32
<正>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构建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考核学生历史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剖析历史学科的特征,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索具体的评价方法。一、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一)即时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又可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聊天中的脸谱符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人都加入网络进行聊天交友。网络聊天与现实生活中的聊天不同,它主要是一种以文字交流为主要手段的人际传播,参与者使用文字便于清楚表达深刻的意见思想,这可能有助于加强传播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他们不能面对面地辅以体态语及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手段进行交流,这又可能削弱传播的直接性。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并在文字交流中表达感情,网民们在实践中创制出了  相似文献   
19.
汉代有着频繁而活跃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承前启后,既集先秦传播活动的成就于一体,又开启了唐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先声,它在我国古代新闻事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邸置的建构、新闻信的出现、纸张的发明与传抄机制的形成、信息发布审查机制的首创等等这些为后来古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成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并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它给后来古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带来的启示是:发达的通信系统是保证政令信息畅通的重要条件;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是信息及时公开的重要保障;完整的信息传播机制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体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资源浪费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体制性浪费属于隐性浪费,具有根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治理和调整起来相对较难。同时各种各样的高校资源浪费最终都会归结到体制上来,这就使得体制性因素成为了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办学体制、拨款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尽可能地使浪费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