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报业的资本运营,就是将报业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相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或报业所经营的其他部分,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报业资源配置,扩张报业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当前报业资本运营的发展思路有:  相似文献   
12.
黄瑚 《新闻大学》2007,4(1):44-50
本文以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诉求相结合为研究视角,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近代报刊的诞生与初步发展阶段(1815年至1895年),第二阶段为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的日趋兴旺与新闻事业的全面发展阶段(1895年至1927年),第三阶段为两极新闻事业的出现与发展阶段(1927年至1949年),第四阶段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并对前三个历史阶段即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作了探讨与阐释。  相似文献   
13.
丁淦林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开设并主讲《马列著作选读》《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专题》《中国新闻史研究》《新闻史论著阅读与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等多门课程,并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带教过30多位硕士生或博士生,为中国新闻教育事  相似文献   
14.
《檀山隆记新报》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海外出版的重要华文报纸。长期来,由于未见实物,国内对该报的介绍与评述仅根据一些第二手资料,因而存疑甚多。去年,笔者在美国檀香山学习,曾多次去夏威夷州档案馆披沙淘金,终于欣喜地发现《檀山隆记新报》第296号(图一)、第1160号(图二)两份原件。根据这两份实物,现对该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番稽  相似文献   
15.
黄瑚 《新闻记者》2007,(11):39-42
赵超构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之一,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5年了。他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他长期主编、用心呵护的《新民晚报》这份报纸。"新民"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份著名的报纸,而且还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享有一席之地。二是他撰写的数以万篇的时评与杂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闻道德建设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新闻道德建设最早启步、也最为成熟的国家。但是,新闻道德问题至今仍是美国新闻与传播界的一个难解的戈尔迪绳结。不少新闻传播学者认为,在美国,新闻道德问题是当今大众传播界的两大难题之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如果不检讨新闻道德问题,那么就谈不上深入考察美国大众传播事业。”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建设也正受到重视并向纵深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讨美国的新闻道德建设历程及其理论基础,也许对我们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天天在议头条、抓头条、争头条、评头条,新闻院校也长年在教头条、学头条。但是,全面、系统地探索、分析头条新闻原理与应用的理论专著却一直寻而未见。令人欣喜的是,拓荒者出现了,陈一  相似文献   
18.
"议题融合论":传插理论的一个新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瑚  李俊 《新闻大学》2001,2(2):29-32
近十数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传播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变.例如,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因特网的异军突起,不仅成了当今世人最为垂青的传播媒介,还迫使各类大众传播媒介上网抢占阵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出版的世界传播报告,"在多数国家,报纸的发行量都经历了一个下降的阶段",广播听众日益分散.①这一剧变在美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报纸的销行量普遍下降;有线电视的发展使原来垄断空间传播的三大无线电广播网风光不再.②传播环境的剧变,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大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大众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已经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选择者.人们正在挑选自己喜欢的传播媒介、挑选自己希望获知的信息、意见与观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10年新闻传播法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仍需要加强对新闻权利的保障.而对知情权之类新闻权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对如匿名权、拒证权等方面的探讨,将有助于新闻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同时,针对新闻传播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个案研究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传播法理论的发展.因此,以上问题也是新闻传播法学研究中尚需进一步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一、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传播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结构、手段与方法。传统的传播手段与数字化、网络化的传播手段相互融合,媒介融合时代悄然而至。基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微博、微信等新传播中介不仅成为时效性最强、内容最丰富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而且构成了传播者与受众合二为一、舆论场由单一转向多元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