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党报评论办得怎么样,在群众中有多大影响力,关键在于这一级党委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媒介素养。这是领导政治水平、思想水平与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湖北日  相似文献   
32.
经济全球化与新闻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泽民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①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伟大理论品质,对于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新闻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追求理性     
上期《新闻大学》付梓之时,我国正遭遇最大的地震灾难,有同仁问:"你们发不发有关抗震救灾报道的文章?"也有热情的作者很快就寄来了相关的文章。说实话,我们当时也曾想发几篇这类文章"紧跟形势"。  相似文献   
34.
继往开来     
轻掩清样,一股淡淡的伤感:丁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而去年发表赵玉明老师追忆丁老师的文章彷彿还在眼前。读着黄旦的稿件,眼前不觉浮现出丁老师在宝隆宾馆会议室里为新闻学院申报传播学重点学科出谋划策的景象,那时,我刚从党报第一线转岗到教学岗位,正是丁老师的有力扶持,我较快地适应了教学  相似文献   
35.
快慢之间     
看大样时,传来雅安地震消息.汶川地震的景象还未从记忆中消去,四川又一次地动山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唐山大地震的消息,是唐山两位干部冒险驾车冲到中南海,才让党中央及时得知具体情况;半个世纪后,深山老林中的雅安地震信息却几乎在地震同时通过网络传到北京、传到全国、传到全世界;就是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相比,现场图片的传输速度也要快得多.信息技术进步之快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36.
这套22本书组成的丛书,五百多万字,我是以最快的速度读完的。这种快,不是赶任务,而是拿起就被吸引住,手不释卷,一本接一本地读,越读越有一个强烈的想法:这是一部难得的新闻教科书。这套丛书,由新闻作品与新闻论文两部分组成,而且同一个作者的书基本上也是由这两部分作品组成。这样的组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与理念:新闻  相似文献   
37.
三十而思     
1978年到2008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带给世界多少惊奇,多少感叹,多少思考。三十年沧桑巨变,作为改革开放信息的传播者,改革征程的见证者,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也从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38.
坚持改革     
1978年12月,中国历史浓墨重彩的一个月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进一步改变中国命运的新长征。2008年,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一个年份,党领导人民战胜了暴雪、地震等特大灾害,从容应对藏独骚乱、金融海啸,成功举办了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39.
回归本源 与时俱进——关于共建新闻学院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共建新闻学院的消息经媒体向社会发布后,不少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由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共建新闻学院?共建给新闻学院能带来什么好处?共建后的新闻学院会是什么样的一所学院?  相似文献   
40.
让思想飞     
套用"让子弹飞"的句式,作为本期卷首语的标题,是读这一期刊发的一些文章的感受. 感受集中在一点:新闻传播学研究如何创新?创新,关键在"创"--"独到见解"或"初次提出"--写出别人没写过、没讲过,让人耳目一新,在学术或思想方面受到启发的观点.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有些文章,对现有理论、观点或方法有些新的认识或体会,做到了概念的延伸或拓展,但缺乏对学术思想或实际决策有影响力的独到见解, "新意"是有了, "创见"却难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