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1987年8月17日,纳粹战犯、法西斯德国二号头目鲁道夫·赫斯去世,路透社在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播发了新闻背景专稿《赫斯把秘密带进了坟墓》(下简称《坟墓》)。新闻背景专稿,主要是依据过去发表过的新闻报道的历史档案写成的;换言之,它主要是“炒冷饭”。这就产生了一个怎样把“冷饭”炒得色、香、味俱全,使得人家爱吃的问题。就拿鲁道夫·赫斯来说,此人当年独自一人跳伞在英国降落一事,曾经是世界上几乎  相似文献   
52.
本文作者黎信系新华社对外部编辑,今年三月与同事一人应邀赴西德考察,这是他访问德意志新闻社考察的见闻.  相似文献   
53.
威大一共有39个学院(研究所)、1.2万名学生,包括3000名硕士研究生、1200名博士研究生。来到任何学院(研究所),你都会看到成群的外国留学生,有白种人,黄种人,黑人也不少;同样是黄种人,有面孔黝黑裹着纱笼的印度姑娘,也有身穿白色大袍的阿拉伯小伙子,西装革履头发贼亮见人就点头哈腰的肯定是日本人;同样是炎黄子孙,有的来自中国大陆,有的来自香港或台湾,更多的来自东南亚;别以为黑人学生全都来自非洲,还有许多来自拉丁美州和加勒比地区。我所在的新闻文化学院当然也不例外:本科生以英国公民为主,外国留学生大约占20%;而外国留学生在硕士生中所占比例高达70%;将近20个博士生中,英国公民只有3个,而来自阿拉伯半岛石油富国的就有8个。此外,威大新闻学院还与荷兰鹿特丹大学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联合搞了一个欧洲硕士班,学生在英国、荷兰、比利时三个国家轮流上课。  相似文献   
54.
世纪之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兴未艾,出现了一种叫做“文化帝国主义”的全球性政治文化现象。“文化帝国主义”的提法并不是哪一个中国政治家或学者的杜撰。首先指出“文化帝国主义”的存在及其全球性影响的,恰恰是一批西方学者。英国著名传播学家凯文·罗宾斯指出:“文化帝国主义”是伴随全球经济一  相似文献   
55.
新闻的根本职能是传播公众欲知、应知的信息,它的其他职能包括政治宣传的职能都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要想通过新闻传播达到宣传目的,记者就要尽可能增强新闻的信息性。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新闻界恐怕没有争议。 问题在于怎样加强新闻的信息性。美联社一篇新闻,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新闻信息属于大众传播范畴,大众传播有别于专业信息传播,前者的传播对象是一般公众,后者的传播对象是专家。因此,加强新闻的信息性,首要的一条是要读者读得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美国作家、记者、语言专家爱波斯坦说过这样的话:“在你(记者…  相似文献   
56.
研究报纸版面的革新,尤其是国外报纸头版版面的革新,是国际新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手头有一册《国际先驱论坛报1887年至1992年头版版面精选》(THE FRONT PAGEFKOM THE INTERNATIONAL HEKALD TRIBUNE 1887-1992)。研究这家美国报纸100多年来报纸头版版面的变化,对于我们的国际新闻研究和革新版面,也许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57.
对于中国新闻工作者,索尔兹伯里这个名字应当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他曾经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线采访,之后写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这本书生动、翔实地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业绩,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在美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它的中文译本,打动了海内外无数炎黄子孙。早在上世纪40年代,索尔兹伯里就已经是名记者了。1948年,在担任《纽约时报》驻前苏联记者期间,他率先报道了乌克兰大饥荒;这一组报道,获得了当年普利策新闻奖。1950年,他奉调回国,在《纽约时报》编辑部当记者。当时《纽约…  相似文献   
58.
新闻述评把新闻和评论融为一炉,“夹叙加议”是这种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叙”指报道新闻事实;“议”,顾名思义,指“议论”,或者说发表意见。问题是怎样把“叙”和“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美国,一些有影响的新闻报刊的通常做法是以小见大,层层“剥笋”。《中国企业进军世界市场》一文(原载2O01年9月3日美国《新闻周刊》,本刊附文有删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59.
我任新华社驻外记者,已近4年,收获颇丰。对于西方同行采访新闻的解数,有直接的了解。今年4月15日,联合国制裁利比亚的748号决议生效,利比亚成了世界舆论注意的焦点。奉新华社总社指示,我和一位摄影记者去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采访。负责办理入境签证的利比亚驻开罗使馆领事部官员对我们说,利比亚正在经历一个特殊时期,除中国、印度等几个748号决议表决时投弃权票的友  相似文献   
60.
一架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巨型波音客机,把我们一行4人从万里之外的开罗送到了莫斯科。我们面临的任务是报道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又一件大事——中东地区性问题多边会谈组织会议。走下飞机,去办理入境手续。在机场海关,一位配戴绿色肩章的官员在我们的外币申报单上签字盖章之后,毫不客气地提出要求:“你们不是中国人吗?给我一支圆珠笔,中国造的!”我从装满杂物的挎包中挖出一支圆珠笔,他连“谢谢”也不说就抓了过去。此刻,我不由得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