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探讨ER、PR与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9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ER、PR、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中的ER、PR、C-erbB-2阳性率分别为52.7%,47.3%,30.9%.ER、PR、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ER、PR在所有良性病变、低度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在浸润癌、有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水平较低;C-erbB-2在所有良性病变中呈阴性表达,在低度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低,在浸润癌、有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ER、PR与C-erbB-2、表达之间均存在负相关.结论:ER、PR、C-erbB-2的检测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降低Ⅲ类手术切口在临床的感染率。方法 :对我院 8年来收治 2 86例腹部严重污染患者的手术切口 ,随机采用腹膜翻转保护法保护切口和传统的皮巾保护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采用腹膜翻转保护法保护切口手术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约为 1.5 % ,采用传统的皮巾保护切口手术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约为 2 4 .7%。前者在住院日、抗生素用量、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腹膜翻转保护法保护切口能有效地防止腹腔细菌对切口的污染 ,使切口感染率下降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影像及临床表现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证实及/或实验室检测证实的SARS的影像动态变化和临床表现.结果:影像表现:多在发热3d内出现肺部阴影(10例),以片状为主(16例),可为单侧(9例),也可为双侧(8例),两肺中下野多发,常为多叶段同时发病.病变多在发病1~7d明显进展加重,此起彼伏;多在两周内开始吸收.临床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7例),体温>38.℃,以咳嗽(15例)、咳痰(12例)、乏力(10例)和肺部音(11例)为主要症状体征.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或偏低.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该病和观察病情变化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尤其流行病学史便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肺结节病的临床表现的不典行性和确诊方法 ,从而加深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了 6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结节病患者的全部资料。结果 :根据X线征象诊断或考虑为肺结节病的确诊率为 59.3% ,经支气管镜粘膜活检的确诊率为 67.5 %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 )的确诊为率 62 .5 % ,PPD试验阴性者 82 .8% ,常规行SACE检查增高者为73 .4%。结论 :因肺结节病临床表现具多样性和不典型性 ,故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诊断依赖病史、临床表现、X线、支气管镜、肺活检等多种方法 ,病理诊断是主要的确诊依据。并提倡对可疑的肺结节病患者应尽早行支气管镜粘膜活检或经TBLB检查 ,以期早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菌必治预防术后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 2 74例接受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在麻醉诱导期使用单次剂量的菌必治和甲硝唑 ,比较两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手术开始前使用菌必治能显著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对于容易发生感染的高危患者更加有效 ,术中及术后分离出的 64株细菌对菌必治的敏感率为 93.8%。结论 :在剖宫产术开始前预防性应用菌必治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值得推荐在高危患者手术时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潘南金(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泵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我院1998.3~1999.10月收入CCU病房的40例患者进行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1~5天给予潘南金静脉输注,第6~15天改为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第5、10天的血清钾、镁离子浓度,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及第一天24hHolter,统计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合并用药等方面无差异,所有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第5、10天的血镁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的心衰、室早、室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5、<0.01及<0.05),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潘南金可以减少AMI后心衰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溶栓的患者,潘南金能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小再灌注损伤.但潘南金对血压有较大的影响,尤其血压在正常低限时,静脉输注潘南金可使低血压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相似文献   
97.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4例乳腺癌、41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了细胞粘附分子CD_(15)检测。结果发现,CD_(15)。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9.8%和58.3%,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 01),10例正常乳腺组织仅4例呈CD_(15)弱阳性反应。CD_(15)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CD_(15)表达阳性率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显著高于单纯癌(P<0.05),组织学Ⅱ~Ⅲ级显著高于Ⅰ级者(P<0.05),临床Ⅲ一Ⅳ期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者(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在一组原发部位和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配对标本中,CD_(15)表达无明显差异性。CD_(15)阳性的乳腺癌Cath-D和c-erbB-2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D_(15)阴性者(P<0.001)。结果提示,CD_(15)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8.
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本管理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加强企业管理,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本文着重介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针对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
目的应用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技术不同分割剂量治疗胰腺癌,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7例胰腺癌患者分两组进行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两组病人病情相似,均用5个~8个共面或非共面适形固定野,A组13例:每天1次,每次2Gy~2.5Gy,每周共5次,总剂量60Gy~70Gy/35天~50天;B组14例:隔日1次,每次4Gy~8Gy,每周3次,总剂量40Gy~52Gy/14天~28天。结果A组:有胸背部疼痛患者88%明显缓解;放疗后6个月CT复查,肿瘤缩小25%以上者为53.8%;1年生存率为46.2%;B组:有胸背部疼痛患者85.7%明显缓解;放疗后6个月CT复查,肿瘤缩小25%以上者42.85%;1年生存率为35.7%。结论A组在胸背部疼痛缓解率、肿瘤缩小率及1年生存率略比B组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分割和大分割立体适形两者放射治疗定位准确,治疗并发症少,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0.
结合临床,对5例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诊断,尤其是对一些在心电图上不出现典型改变而易漏诊的心肌梗塞病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