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8篇
教育   1530篇
科学研究   46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316篇
综合类   221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33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2篇
  1919年   1篇
  1918年   1篇
  1841年   1篇
  1830年   2篇
  18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用"三心"培育学生健康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教育,指教育者对接受教育的对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在现今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章论述了师德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意义,讨论了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当前师德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从硫化铜矿制取硫酸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铜经粉碎,催化焙烧,浸取,铁屑置换制海绵铜,再制取符合GB473-93优等品的硫酸铜产品。  相似文献   
34.
张掖地区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国内有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更少。本研究选择了张掖地区所辖的五区共10所农村初中的358名教师作为独立样本,采用“SCL-90症状测评量表”和自编的“教师心理健康成因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将测验、调查、访谈三种方法相结合,对张掖地区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5.
给出了Ito等人所讨论的接受本原字的有限自动机的判定问题、及提出接受非本原字自动机的方根T(A)的上界值问题的部分解答  相似文献   
36.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关系到政府的办事效率,关系到政府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形象。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打造亲民政府,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7.
论人性化执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性化执法以人为主体和目的,以人权和人道为基本原则.将法律的教育功能和惩罚功能结合起来,追求执法公正与执法效果的统一。人性化执法的全面实施.既依赖于完善的人性化立法,又依赖于执法之“刚柔相济”,还依赖于明的执法理念。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38.
针对计算机取证课程的实验教学提出了两套方案,一套方案以模拟的场景开展教学,并阐述了每个场景的操作要求和方法,另一套方案以分配学时的方式开展教学,给出了教学安排表中一个项目的实验内容和具体步骤,文章结尾指出了改革实验教学方案实施的紧迫性和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39.
邓小平同志实践主体的思想强调了实践主体人的“现代化”,强调了改革开放实践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主人”的观点,强调了改革开放实践目的的“人民性”-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定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repor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to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approaches in teaching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a Vacation Learning Camp (VLC) which was held for two weeks in one of the secondary schools in Singapore. This VLC was targeted at Secondary One pupils who were classified as below average based on general ability streaming.

The individualistic teaching approach was assumed to contribute to individual efforts while the cooperative teaching approach was expected to produce cooperativeness among the subjec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s in the main effects classified as the treatment groups and the sex groups in both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in Mathematics, the individualistic teaching approach was more effective for the male pupils whereas the cooperative teaching approach was more effective with females. However, in English, the results were reversed.

The female pupils in the cooperative group seemed to have improved in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Mathematics whereas the male pupils in the individualistic group seemed to hav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Engl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