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教育   2877篇
科学研究   342篇
体育   565篇
综合类   36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科学发展观创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创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创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创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关于深化改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2.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构筑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十分必要。在大众化阶段中国大学不仅规模扩大、在校生增加,恰遇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化、法制化,因而把握“四化”特点是构建质量体系的基础。立于该基础,高校应着重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自主与共同治理的关系、质量的一致性与质量管理机制创新的关系、体系的有效性与质量形成的过程性的关系,以及体系的统一性与学科的多样性间的关系。唯有理顺关系,才能形成构建体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3.
农用地分等中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可比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综合反映区域间气候因子差异性,是农用地分等指数横向可比的关键。①对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可比性影响因素分析表明,β系数的产量比算法具有条件性,国家提供的光温潜力指数与重庆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不同两熟标准耕作制度间作物生育期存在重叠长短差异,导致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偏差;②尝试对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模型进行改进,β系数采用同能量标准粮折算与光温潜力匹配;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γ,以调整作物间光温潜力偏差和协调不同耕作制度间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偏差;③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改进的算法获得5种作物中稻、冬小麦、玉米、甘薯、油菜的β系数为1、0.99、1.04、0.23、1.66,γ系数为1、1.11、0.90、0.86、1.05;用改进的算法与《农用地分等规程》算法分别计算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的算法有效实现了4个2级区水田和旱地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可比,有机整合了各作物光温潜力对不同区域农用地质量的贡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4.
陈昌凤  仇筠茜 《新闻大学》2020,(1):1-14,124
桑斯坦提出的"信息茧房",基于美国两党政治的语境对新技术降低政治信息多元化以及政治信息极化的忧虑,如今却被泛用于所有信息。但是西方学界尚无有力研究证实"信息茧房"的存在。事实上,造成"信息茧房"的单纯信息环境很难在现实中出现。Web2.0技术提供了与志同道合的人讨论问题的机会,也增加了与那些持不同观点的人讨论问题的可能性,很难形成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本文也探讨了算法优化以降低信息茧房风险的可能性。算法技术对多样性的提升主要基于两种路径:第一种路径是使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使用者"意识到未知";第二种路径是通过加深"个性化"来有效增强"多样性"。本文分析了信息聚合及其积极意义,以及Web2.0技术条件下"积极的受众(用户)"的可能。文中讨论了一些"除茧""破茧"的可能途径。我们不认同桑斯坦提出的偶然性信息的解决方案,认为真正要解决"信息茧房"之忧的问题,不如回到问题提出的原点,将实验条件下的单纯信息环境还原到人们的真实信息环境中,反省"信息茧房"这个虽有衍生空间和警示价值,却仍似是而非、缺乏科学证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5.
贺贻孙与竟陵派有着深厚渊源,他沿竟陵派的思路将诗"厚"之说进一步充实完善,形成了以"厚"为中心的诗歌理论体系——诗"厚"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神厚、气厚、味厚是诗"厚"的具体组成,三者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富、肥、蛮、淡、薄则是与诗"厚"相关联的五个审美范畴,它们与"厚"或类而不同,或对立却内通;内养作为创作主体的修为,是达到诗"厚"的基础;蕴藉作为表达方式,是诗作通向"厚"的路径;无厚之厚,是诗"厚"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6.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语言学中新兴发展的学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人们设计的符号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隐喻(metaphor)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隐喻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把认知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起来,使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成为可能。本文以分析CDA中的隐喻现象为基点,旨在探讨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的可行性与优势;发掘大众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并呼吁读者以批评的眼光阅读此类语篇。  相似文献   
107.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于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别从多媒体课件设计,课程网站建设,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这三方面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整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8.
学术共同体是科技期刊重要的思想库,能够引领和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学术共同体的功能和特征,通过剖析“科技期刊—学术共同体—学科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科技期刊是构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环节并为其提供重要平台,从学术引领、行业驱动、资源聚合、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5个方面探讨科技期刊引导学术共同体发挥作用的方法和措施,为新时代的科技期刊优化学术生态,构建学术共同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信息资源管理是人类信息基础环境变迁和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有着独特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从一个研究领域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信息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深深地嵌入到图书情报学理论构建、学科建设、专业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信息资源管理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与在我国的萌发(1970—1990年);(2)我国图书情报学界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先行探索(1990—2000年);(3)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蓬勃发展(2000—2010年);(4)数智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2010—2022年),并对每一阶段的代表性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理论大厦的建设,并对其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评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标准是构建出专属于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抽象规律,阐述了抽象规律应具备的特点,以期为信息资源管理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参考文献53。  相似文献   
110.
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年代是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上升的时期,它的发展对西欧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发了思想观念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根本上说,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护下,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