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65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1103篇
教育   25662篇
科学研究   6657篇
各国文化   97篇
体育   3480篇
综合类   2886篇
文化理论   57篇
信息传播   390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1203篇
  2020年   942篇
  2019年   612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539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1444篇
  2014年   2085篇
  2013年   2731篇
  2012年   3146篇
  2011年   3393篇
  2010年   3389篇
  2009年   3000篇
  2008年   3056篇
  2007年   3234篇
  2006年   2973篇
  2005年   2438篇
  2004年   1472篇
  2003年   1303篇
  2002年   1174篇
  2001年   1040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Cross-lingual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has drawn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recent digital library and World Wide Web research as the information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has grown exponentially. Cross-lingu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CLIR) across different European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Spanish, and French, has been widely explored; however, CLIR across European languages and Oriental languages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To cross language boundary, corpus-based approach is promising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the knowledge-based and controlled vocabulary approaches but collecting parallel corpora between European language and Oriental language is not an easy task. Length-based and text-based approaches are two major approaches to align parallel document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several techniques using these approaches and compare their performances in aligning English and Chinese titles of parallel documents available on the Web.  相似文献   
982.
团队知识扩散的行为难题与组织学习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团队知识扩散相关表征的界定,确定了复杂环境下团队知识共享与整合的基本认知。与此同时,对知识扩散行为难题的剖析,引出组织学习是影响其有效配置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从学习能力、学习平台、学习效用以及学习氛围等方面充实了团队知识扩散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983.
关于风险投资者和投资管理机构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棉  李刚  张玉臣 《预测》2001,20(6):52-53
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管理机构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本文通过风险投资者和投资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使投资管理者的回报和基金收益挂钩和公布投资管理者的业绩信息,可以对投资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984.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及其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概念,根据Kwon和Zmud提出的基于创新扩散的IS实施过程模型,构建了信息技术吸纳过程模型,指出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包括辨识、采纳、适应、接受、融合和知识管理这六种能力。通过对东北地区7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总结出了各种能力的机理要素。  相似文献   
985.
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国有施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成为许多施工企业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而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就成为企业丞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状况出发,分析了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特点、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986.
战略性培训与组织的持续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培训理念三个层次的转变入手,说明战略性培训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工具,从培训机构到培训实路都能为组织持续学习提供有力支持。由此,构建一个基于战略性培训的组织持续学习支持系统,通过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的开展,保证组织的持续学习。  相似文献   
987.
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岚玲  郑荣  吴杨 《情报科学》2004,22(10):1230-1233
本文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组织人手,介绍了使用广泛的MARC元数据、都柏林核心元素集、因特网内容选择平台、资源描述框架,并探讨了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8.
从政策的效果、效率和水平3个方面考虑,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全过程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灰色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的政策评估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通过选取适当的数据,对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效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89.
王清晓  杨忠 《科研管理》2006,27(2):102-108,56
根据企业的知识基础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跨国公司可以被看作在全球范围内积累和运营知识的内外部网络的统一体。有效地在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结点之间进行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是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其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之一。跨国公司各内部网络结点所积累的国别性专有知识产生于其所在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之下,因此,跨边界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必然受到一系列与此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并给出一个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990.
ABSTRACT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brought numerous issues to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of seismic mitigation in Chinese museums.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structural design team of Chengdu Museum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projects on seismic mitigation and subway vibration control design of buildings. These project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topics: optimization of desig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base isolation structure, in-depth studies on structural vibrations caused by the nearby subway, and proposals for reducing structural vibrations. In 2015, after the superstructure of Chengdu Museum was completed, conservators evaluated the safety of permanent exhibitions under earthquake conditions. Seismic protection devices were installed on the showcases according to the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requirements for museum collections. Reinforced measures were used for museum coll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suggested in the document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protection of museum collection’ (WW/T 0069-2015). The conservators also built a systematic platform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for museum collections.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studies on seismic protection and subway vibration control in Chengdu Museum are summarized and foreca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