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5221篇
科学研究   441篇
体育   308篇
综合类   29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6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572篇
  2008年   575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指教师对课程这一特定领域的动作、驾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由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评鉴与选择能力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构成 ;分为适应课程阶段、适度改造阶段和生成与创新课程三个阶段 ;在构成要素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 ,可以建构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和与外界互动的教师课程能力模型  相似文献   
82.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法,从态度意愿、理念和知识能力三个层次,对新课程背景下浙江省小学教师角色适应性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程序,制定完善的评价制度;大力推进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做好教材的二次开发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83.
《夷坚志》不仅是一部内容广泛,神奇怪异的志怪小说集,而且是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从《夷坚志》所展现的商业活动可以看出,宋代经商风气盛行,不同社会阶层纷纷参与其中,商业体系日臻成熟,商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4.
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反思性等理念,对于我国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应从对后现代课程观的认识着手,进一步探讨推进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5.
本文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背景下,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信息素养内涵之间的辩证关系,信息技术课程和课程整合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上所起的作用与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6.
后现代教育思维强调自组织、隐喻、平等互动、开放性和多元化,对新时期高校德育主体、德育环境、德育关系、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7.
本在讨论了一流与一流大学概念的前提下,对一流大学的内部成长环境和外部成长环境进行了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88.
本从教师继续教育《师德修养》课程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并从课程体系创立、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方法改革和鼓励实践体验几方面提出了优化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9.
90.
“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在一定程度上是课程的开发者 ,从而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他们不仅要决定“怎么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决定“教什么”。这样就给教师提出了某种挑战。为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准备 :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