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家钟京出生于客乡闽西,他有着客家人素有的精神特质——热情、刚毅、正直、开朗,也正是他的这种特质,使他与“刘三组”扮演黄婉秋结下一段不解之缘,演绎了一场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3.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文本的定性问题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的产业化或产业化了的文化,其文本不论从生产还是消费角度看,都属于精神产品,精神性是其本质属性.<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为文化产业文本精神属性作了充分的注释.要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品质.强化产业文本的精神属性,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摒弃唯经济至上的观念,在实践上弱化模仿复制,鼓励原创精品,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作为文本表述和弘扬的精神内容.  相似文献   
5.
广西宜州是刘三姐的故乡,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秀丽的风光,因此宜州拥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当地旅游业应该紧扣刘三姐文化,打造原汁原味的刘三姐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杨雪团 《视听》2023,(4):6-9
随着1961年电影《刘三姐》的风靡以及前后各种形式的艺术手段的塑造与传播,“刘三姐”现已成为广西壮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叙事文本。与在舞台艺术中不断被演绎的盛况相比,“刘三姐”却在当代电影作品的建构与创作中逐渐缺席。作为一个被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刘三姐”故事的想象性和浪漫性、歌曲元素的表现性、地域风光的展示性等先天为舞台艺术提供了大量适合表现的空间,却也成为更加强调再现真实生活的银幕艺术的创作掣肘。只有找寻到适合不同艺术表现的具体路径,文化与艺术才能实现良好的交融与互文。  相似文献   
7.
春天的故事     
我今天能够登上这个神圣的讲坛,这个广西唯一的全国文科教育基地的神圣的讲坛,感到特别的荣幸.我是16岁离开桂林的,这么多年来,最让我骄傲的,就是我是一个桂林人.  相似文献   
8.
摇船调     
伍娜 《儿童音乐》2008,(9):58-60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参与音乐活动《摇船调》中,体会对歌猜谜语的乐趣并感受歌曲的优美的情绪,从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2.能在看、听、模、唱、演、创等音乐活动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摇船调》并感受四拍子音乐的韵律。3.能即兴创编歌词进行对歌表演,并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教具准备:课件、大歌谱、课题、响板、彩带  相似文献   
9.
娜荳 《世界发明》2011,(9):36-37
从2004年《印象·刘三姐》横空出世开始,“印象”系列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改写了多地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植入了创意的“印象”系列大型实景演出,更新了人们的旅途观感和体验。“印象”中的山山水水从此开辟了一条和以往不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评刊]比山水更山水,比印象更印象文/潘飞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编辑1999年造访过广西,记忆便如刘三姐的山歌和水墨般的山水一样悠远而朦胧开去,只是到了近年,竟因了一社一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出版广角》)的发力,印象中的这块略显蛮荒的边陲夷地逐渐具有文化重镇的形貌——民间文化的涵养,便是如此藏龙卧虎的,野蛮生长的草根力量——这便是如《出版广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