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12.
李清照代表作<一剪梅>和<声声慢>,抒写了古代知识女性情感世界中婉美多情和凄冷悲情的两面.  相似文献   
13.
王晖 《今日教育》2009,(10):8-9
他在闲瑕时喜欢听古典音乐,偏爱柴可夫斯基和贝多芬。但如果他来一嗓子,来的却是《把根留住》《一剪梅》这样的“全民流行金曲”。  相似文献   
14.
西楼:积淀丰厚文化内蕴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楼”一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多次出现.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大凡喜爱古典诗词的人都知道,在唐宋诗词中,“西楼”是个高频率的经典意象.譬如: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 (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人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学生: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相似文献   
16.
王毓 《学语文》2011,(6):50-51
李清照在灿若星空的文坛.悠然一个华美的转身过后,历史的记忆从此刻下她独一无二的标志。无论是她的作品,还是她的为人,都给世人留下莫多的不可解。似乎李清照的存在就是一个令人质疑的事实,不管是以男性的眼光来看这个令多少男子望而生畏的女子,还是以女性的眼光来看这个令多少女子扬眉吐气的女子,我们都觉得欠缺一份什么。  相似文献   
17.
蒋祖霞 《语文知识》2002,(10):15-16
早读课上,有学生问下面两句中的“云中”是不是一回事: ①“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①句的意思是:云中的信使有谁把丈夫的信捎寄来了呢?月光洒满西楼的时候,才见到排成人字的雁行飞回来。句中“锦书”即锦字书。《晋书》载前秦窦滔妻苏若兰织锦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之苦的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在词中诉说了自己的孤独寂寞,表达了急切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li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相似文献   
19.
刘利 《现代语文》2014,(7):63-64
一、教学设想引导学生掌握"从对面写起"的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而学会赏析运用这种手法的古典诗词作品。二、教学过程(一)通过回忆李清照的《一剪梅》,教师指出该词中所运用的"从对面写起"的表现手法1.学生齐声背诵李清照《一剪梅》,教师出示幻灯片。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似文献   
20.
最爱     
王婧人 《新读写》2009,(10):34-37
年少的时候,最先读的是李清照的词,竟是这样的喜欢,平淡与哀愁交织在一起,却摄出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慨于“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惆怅,沉醉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从《武陵春》到《声声慢》,从《蝶恋花》到《醉花阴》,最喜欢的是那阕《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