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31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广西教育》2008,(26):7-7
近日,柳州市教育局同各城区教育局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面对面接待信访群众,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集中处理了教师待遇遗留问题、适龄儿童上学问题、外来人口子女读书问题等。这是柳州市教育局第三次举行大接访活动。  相似文献   
62.
<正>提到"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先讲讲它的出处。古代梁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地方名,今江苏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旁边一个人问:"为什么不画眼睛呢?"他回答:"点上眼睛,龙会飞走的。"众人都不相信,硬要他画  相似文献   
63.
关于义务教育公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雯 《河北教育》2005,(10):4-5
“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上学的孩子真舒服!他们门早晨9点才上课,下午5点就放学,叫做‘朝九晚五’作息时间。如果我们孩子的学校也推迟一下上学时间就好了!”在一次聊天中,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64.
张建权 《师道》2005,(3):25-26
“活动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的课堂。然而,在低年级数学课常教学中,笔发现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的活动较多,课堂教学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忽视活动主体的体验性、忽视活动内容的探索性、忽视活动过程的开放性等,使得探究活动材料被限制,探究活动步骤被包办,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烈,探究思维不活跃,  相似文献   
65.
职业开锁人     
我14岁时就随着父亲开始学修锁配钥匙的行当,至今已经有16个年头了。在这一行里,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当同龄人都在上学的时候,我却已经走进了这行,走进了社会。当时,父亲的店里有3个他的朋友跟他学徒,那时的生意很好做,我们几个人从早忙到晚,甚至有时中午吃饭都要轮流替换。  相似文献   
66.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 ,它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适应了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做合一”对生物教学有着特别的指导意义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过程 ;使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使理论与实践联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67.
段风华 《神州学人》2003,(10):3-3,12
父亲:我从来不后悔自己当初回国的选择,但是对妻子、儿子心里的确感到很内疚。  相似文献   
68.
那年,我来到秦岭一所希望小学支教。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面对新来的老师,孩子们显得很拘谨。我为了活跃气氛,问道:“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来上学都要花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69.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制度,但目前这种收费是偏高的。高等院校缺乏规模效益、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下降、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是造成高等学校学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适当缩短学制、推进高校后勤和人事制度改革、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0.
从中国近代哲学的演进看,冯友兰哲学思想中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他在重建形上学方面的尝试。在《新理学》中,他从狭义的天边角度,试图建构形式化的形上学.并相应地表现了离开人道而谈天道的思辨倾向;但在境界说中,又力图将天道与人道、本体论上的"有"与人自身的存在沟通起来,从而对思辨的形上学有所起赶。本文以冯友兰哲学的上述逻辑行化为主线,从天道与人道、理性与德性、思议与言说、存在与境界诸方面,分析冯友兰在重建形上学过程中的理论得失,并注意揭示冯氏哲学思考与传统形上学和现代哲学之间的关联性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