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2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白居易前期思想中有官方、个人、市井三种言说立场,儒学、佛道、中唐市井文化是其产生的文化资源。三种言说立场之间存在着矛盾也有内在联系:官方话语和个人话语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兼济与独善、仕与隐的矛盾,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的矛盾;个人话语与市井话语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文化精英主义和文化平民主义的矛盾等。心理结构中超我、自我、本我的人格冲突和他的三种文化身份之间的矛盾促成了他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2.
113.
中国电视剧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要义在于,创作者要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之间建构一种“相关性”,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的影像体验。《亮剑》、《任长霞》等主旋律电视剧为意识形态世俗化开辟了路径:人物形象塑造的平民化,意识形态叙事的当下化。而《红粉》则从题材的把握入手,围绕“改造”这一意识形态母题,沿两条线索展开叙事,渲染出一个关于“爱”的动人故事。显然,在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路径选择上,《红粉》为以后的电视剧创作又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4.
社会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是社会文化转型的必然要求。社会文化的世俗化转向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根基。高等教育应该在观念、目标、价值、精神、方法等方面与社会文化的世俗化取向相适应 ,全面面向大众 ,才能真正体现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目前还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基督教会大学是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先驱,不断地顺应中国社会形势,实现“本土化、世俗化、知识化”,发扬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服务中国社会.金陵大学是当时基督教会大学中成绩最为显著的大学之一,有五位外籍教师获得国民政府的授勋,其中三位是奖励他们在抗战期间抑制强暴、伸张正义、救济难民,另两位是奖励他们在中国创办教育事业和宣扬中国文化中做出了卓著贡献.让我们来了解与记住这些伟大的“异乡客”名字和博爱济世、奉献教育的事迹.  相似文献   
116.
唐传奇《柳毅传》塑造了一个"豪侠刚烈、凛然正气"的柳毅形象,元代尚仲贤将其改编成《柳毅传书》。主人公柳毅豪侠的一面被削弱,演变成一个拥有世俗价值观和爱情观的人物形象。究其缘由,柳毅形象的演变主要由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造成的,唐传奇的作者欲借小说以炫才明志,北曲杂剧的作者则需要迎合观众世俗化的接受心理。柳毅形象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和语言风格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7.
自唐以来,佛教世俗化明显,至宋则日益突出。北宋佛教的世俗化在僧人身上有着明显反映,主要表现在四端:强调礼乐,以伦常落实于丛林;强调以释归儒,对世俗权力的依附加强;佛门戒律松弛,僧人物质欲望扩展;诗僧追名逐利,入世情深。  相似文献   
118.
作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大足石刻具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所表现出来的浓郁的世俗化气息。本文阐述了大足石刻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世俗化历程.提示了佛教石窟艺术在与中国文化的彻底融合.以及在这种融合基础上展现出的佛教艺术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9.
一种明的瓦解或消亡,需要多种力量的破坏因素共同发挥作用,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的变革之外,化心态的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心态本能与体验结构发挥的作用更为根本。  相似文献   
120.
每年的教师节.办公室里总是穿梭着一批批学生,随着一声声的“老师好”.学生们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张张精美的贺卡或是一些纤巧的小札物.毕恭毕敬地递到老师们面翦。接过一件件凝聚着学生爱心的价值不菲的礼物,老师们虽然不忍心去批评学生.但心中的沉重总是大于欣喜。国家设立教师节的意义在于引起全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尊重和关注。然而.现实却使美好的教师节越来越变得世俗化.无形地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拥和心理负担。但是,学生们不明白.这其实是每一位教师所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