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余凤云 《广西教育》2014,(36):54-54
正《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是该书较为精彩的篇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乃秉持公心,指谪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秉承鲁迅的这一传统说法,如此解读文本:课文通过范进这个人物,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腐蚀人的心灵的害人本质,讽刺了痴迷科举入仕的封建知识分子的丑态。这些说法,当然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我们是否要年复一年地如此教书,当教师用书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42.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对封建社会黑暗制度,尤其是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辛辣地讽刺,其艺术成就达到顶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范进中举》即是一篇经典之作,通过中举前后的对比,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胡屠户就是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一位。笔者认为,他就是一位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严重毒害而沾染了一些油滑习气和尖酸味道,同时又不乏勤劳和善良品质的下层劳动者。小说虽对这个  相似文献   
43.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最短的一篇,也是作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作者用寥寥数页的简洁凝练的笔墨,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丰富的主题意蕴。然而,对《孔乙己》的主题解读,几乎形成定论的是:《孔乙己》是与《范进中举》一样,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是对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人的批判。然而,简单地将小说的主题归结为封建科举制度对...  相似文献   
44.
孔乙己中举     
清晨,和煦的阳光温柔地照在倚在一扇破木门前的孔乙己身上。微风习习,带着淡淡的酒香,轻轻摩挲着他的微微泛红的脸。积聚的尘埃固执地赖在他脸上深刻的皱纹里。阳光下,那张沧桑的脸,像极了没有人料理的熟透的苹果。  相似文献   
45.
apple和banana是十分常见的两种水果,在英语中它们往往有很多不同于其字面意思的用法:1.the apple of one’s eyes意为"心肝宝贝、掌上明珠"。I am the apple of my parents’eyes.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相似文献   
46.
所谓"形象",就是记叙类文章所表现、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既指包括自我在内的人物形象,也指写景状物所描绘的景物意象;主要指文学性比较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等。所谓"丰满",就是生动完整、具体可感,能浮现于读者的眼前,激发读者的情感。在记叙文中,怎样达到"形象丰满"的要求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选材恰当而有意趣写人与叙事密不可分。为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首先要  相似文献   
47.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它是在告诉我们语文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这也是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它几乎是一个拥有无数教学可能的信息载体。所谓“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客观事实。那一千种的教法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选择怎样去教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循规蹈矩,从背景、段落划分、段意归纳、语言赏析到主题探究,面面俱到,这样只会导致“老虎吃天无从下  相似文献   
48.
你用对了吗?     
"书"与"书籍""书"和"书籍"所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都是指"装订成册的读物",但在使用时是有所区别的。"书"可以指个体,也可以指集合体。如"我买了一本书",这里的"书"是指个体;"书是知识的海洋",这"书"是指集合体。"书籍"则只能指集合体,不能指个体,不能说"我买了一本书籍"。  相似文献   
49.
课堂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研究和构建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把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放在课堂上解决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在课堂上将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什么才是在课堂上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最有效途径呢?显然,设问是课堂上联系两者最常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设问技巧谈几点拙见。一、还原语境,巧妙设问《范进中举》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因此,学生更  相似文献   
50.
可恨的范进     
《范进中举》中范进历经34年的科举考试,终于在54岁考取功名,演绎了一出热闹的悲喜剧。撇开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撇开作者刻意的讽刺夸张,我们试着还原其艺术真实,重点分析范进其人。小说对范进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并没花太多笔力,因此人物形象也不是十分丰满,但从那字里行问我们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有着鲜明特点——执着专注于考取功名的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