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造中最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常把彼此之间互相对立的人物、事件或同一人物、事件的两个截然相反的方面对照起来进行描写,以突出人物性格,强化矛盾冲突,渲染气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笔者就课文《范进中举》围绕范进中举前后的贫富、冷热、哀乐及荣辱的对比,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2.
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没落为中心,着力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读者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尽人间万相。其中最出彩的当数《范进中举》中范进这个人物。他在中举前后迥然不同的形象变化,正恰如其分地阐释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朝得志的癫狂丑态,不由得使人掩卷唏嘘。  相似文献   
53.
李世宗 《教育革新》2010,(10):49-49
《范进中举》是一篇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对读书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儒生们的丑态。讽刺可通过对比、夸张、白描、反语等手法来表现,达到令人反思的效果。现就《范进中举》中的讽刺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进行探究。理解讽刺在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54.
55.
据新华社消息,沈阳市和平区一所中学就读的初二学生小宇在日记里写道:“我们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了。老师在讲课时,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课文里说的那种世态炎凉现实中也存在,周围全是‘胡屠户’这样的人。班上学习好的学生,老师爱护,同学也围着他们,犯了错老师也不批评。我呢,班里有什么坏事老师都赖我,同学还乱告状,全是‘胡屠户’,甚至包括家里人。我要是考第一,你看吧,他们全都变样!”小宇告诉记者,他深知分数就意味着能否从家长那里得到心仪的运动服,  相似文献   
56.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一处,小说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前后后各类人物表演的叙写,挖掘到了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将锐利的笔端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所折磨和毒害的人物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57.
新课标强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组合作。对于现代课堂来说,问题才是串起语文课堂的一条主线。一、问题"捏七寸",让合作更具便捷性何谓"捏七寸"?就是找核心,找一节课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等等。围绕核心设置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能迅速切题,让合作更加有效。然而在小组合作中,怎样确定主题,怎样找到问题的"七寸"?这才是关键。《智取生辰纲》篇幅较长,笔者曾试着把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58.
<正>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当观众,或一语不发做笔记,或异口同声答问题,互动少,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少。编演课本剧,改变了这些传统教学的缺点,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编演课本剧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了解剧本特点,选择故事性强的文章,激发学生表演兴趣编演课本剧,顾名思义,包含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两个范畴的内容,即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再组织演出的  相似文献   
59.
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古代和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实在我国古代和古希腊就有启发式教学的做法,圣人孔子说的"不惯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启发式教学的意思。由于启发式教学能够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型的人才,所以现代教学中也一直在大力倡导这一好的教学方法。语文作为母语学科,也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因此一定要学好语文。但是,学好语文并非易事,在  相似文献   
60.
正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每位语文教师都费尽心思地想搞好阅读教学,可往往适得其反。教师的精心备课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的精心设计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个性张扬,最后收获的是教师身心疲惫,学生对语文兴趣索然。面对这样尴尬的境地,我们语文教师该何去何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