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5093篇
科学研究   470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191篇
综合类   240篇
文化理论   79篇
信息传播   84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1461篇
  2013年   1234篇
  2012年   1378篇
  2011年   1580篇
  2010年   1514篇
  2009年   1396篇
  2008年   1523篇
  2007年   1194篇
  2006年   941篇
  2005年   864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民族政策传播是勾连民族政策与国家认同的中介,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应科学运用现代传播规律,积极传播主流价值,构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为内核的“同心对话机制”,建立“信息流—文化流—情感流”相融合的共情传播网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加专业的传播保障。  相似文献   
52.
[观点摘要]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 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53.
赵金 《青年记者》2008,(1):39-43
《南方日报》的发展是与其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紧密相关的。六年间六次改版,每次都有新的探索,新的成绩。六次改版凸显了《南方日报》怎样的发展思路?其不断调整、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我瘦天下肥”——与曹轲关于〈南方日报〉六次改版的对话》探讨《南方日报》的改版经验和党报改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马俊 《中国广播》2008,(9):68-71
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广播访谈节日《从黄水海军到蓝水海军》,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一南军事论坛”节目中连续播发的系列访谈“中国海军舰队横跨太平洋”中的开篇之作,主题突出,立意深远,现场感强,其不断创新的节目形态,主持人与访谈嘉宾良好的互动都使其成为一部值得回味的佳作。  相似文献   
55.
吴飞  程怡 《新闻记者》2006,(4):42-45
2006年3月11日-12日,由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公开与公正-司法与传媒关系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司法理论界、新闻传播理论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沪杭两地传媒业界人士共50余人,共聚一堂,探讨了在新的媒介形势下,如何“构建传媒与司法的和谐关系”,并针对有关法治新闻报道的实务操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6.
畅晓明 《新闻三昧》2006,(1):110-111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7.
这是一位行为处事高调激昂的社长。他的专业博客引经据典、分析推理、魅力难挡,每天都访客过千,是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传播专业类博客;他不时抛出的只字片语,更是因为富有远见卓识而被业内人士奉为圭臬。他,就是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提起吴海民,业内人士绝不会感到陌生,他那著名的“中国报业提前进入冬天”的论断至今仍让不少人不寒而栗。但是,更多的人认识吴海民,则是因为他手下那份叫好又叫座,票房飘红且依然极具上涨潜力的报纸——《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58.
无声的对话     
刘麟 《出版史料》2005,(4):22-25
1979年5月,承蒙姜椿芳同志的举荐,我奉调来京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的编辑工作,与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和翻译家开始了比较多的接触。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任务。虽然在最后时刻出了点麻烦,但总体情况良好,大家相处很是融洽,这一段工作和生活成了保持长期友谊的基础。有一张在莫干山屋脊头餐厅路旁石阶上二十多人的合影,就是大家经常回忆时所称道的。不过我在吃了一堑之后,希望换个环境,于是得到孔罗荪同志的关爱,进入中国现代文学馆,从事文学史料的征集工作。这样一来,又与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和作…  相似文献   
59.
王晓明 《视听界》2006,(2):4-11
“领先一步”,这句人们熟知的广告语,放在《南京零距离》,放在江苏城市频道,是再合适不过的了。4年多前,当业界还在照搬央视新闻模式,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星星点点的荧屏都在播放当地版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的时候,《南京零距离》腾空而起,惊动了中国电视界。一个新鲜的名词“民生新闻”就此在中国新闻史上定格。这两年,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在大战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创始者江苏城市频道,却已经在悄悄地调整战略,将《南京零距离》的品牌效应放大到整个频道。一个先前半死不活的省级地面频道,如今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收视高地、创收大户。[编者按]  相似文献   
60.
湖北电视台大型新闻谈话栏目《沟通》紧扣时代脉搏,开始承担并忠实履行政府与群众之间桥梁和纽带的职能;探索新的舆论监督方式,变简单曝光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用沟通的方式化解矛盾,用沟通的语态对话交流”,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