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6篇
教育   3013篇
科学研究   843篇
各国文化   154篇
体育   1021篇
综合类   216篇
文化理论   82篇
信息传播   8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教育起源问题是一个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以往的各种教育起源论都未能深刻地揭示教育起源的实质;从人类本性来看,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创造与交往;深入探讨和揭示教育起源的实质问题,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建设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亚元的创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而亚洲的合作进程只能是循序渐进的。就亚洲整体而言,也许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努力,亚洲经济一体化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妨碍亚洲实现统一货币的种种障碍才能得以消除,也只有到那时才能真正建立起涵盖整个亚洲的统一货币。  相似文献   
113.
前文字时期的诸传说虽非信史,但也绝非谬说.它们是史前先民记事情况的追述,反映了先民人猿揖别后从原始混沌的整体思维逐步向抽象概括的符号化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记事实况;它们是历代哲人对汉字起源之谜进行思索而伸出的不同探头,虽然探索各异并以点带面,但若综合起来,则也基本上全景式地描绘了先民在没有文字时期的诸种记事方法,进而也揭示了汉字起源的多源性.  相似文献   
114.
挽歌略考     
挽歌,即葬歌,从挽歌诗名的演变,挽歌主题的发展、历代对挽歌的态度三个方面对挽歌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动,这种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互动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习,目的是学生建构性地获取知识;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建构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6.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国上古史和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这一课题持续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炎帝神农文化读本》即是近年来全面系统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又一力作。面对纷繁交错的神话与传说,该书将考古最新发现与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相结合,考证了炎帝神农文化的历史渊源,提出了"炎帝神农肇兴于南方""楚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至炎帝"等观点。通过研析中华文化尊崇炎黄二帝思想发展的轨迹,尤其是考察炎黄文化与近代革命的关系,认为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根脉相通,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7.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叶澜教授说过:“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也隐含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凸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地位。而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课堂小组讨论以其简便易行,尤其为教师所喜爱。  相似文献   
118.
在本刊第十期第一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中,我们向大家重点介绍了:什么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怎样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家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初步了解和整体感知。接下来,大家可能不禁会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笔者就理一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  相似文献   
119.
Objective: A natural cyclic peptide previously isolated from Citrus medica was synthesized by coupling oftetrapep-tide units Boc-Leu-Pro-Trp-Leu-Ome and Boc-Ile-Ala-Ala-Gly-Ome after proper deprotection at carboxyl and amino terminals followed by cyclization of linear octapeptide segment.Methods: Solution phase technique was adopted for the synthesis of cyclooctapeptide--sarcodactylamide.Required tetrapeptide units were prepared by coupling of Boc-protected dipeptides viz.Boc-Leu-Pro-OH and Boc-Ile-Ala-OH with respective dipeptide methyl esters Trp-Leu-Ome and Ala-Gly-Ome.Cyclization of linear octapeptide unit was done by p-nitrophenyl ester method.The structure of synthesized cyclopolypeptide was elucidated by FTIR,1H NMR,13C NMR,FABMS spectral data and elemental analysis.The newly synthesized peptide was evaluated for dif-fere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microbial,anthelmintic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Results: Synthesis of sarcodac-tylamide was accomplished with >78% yield utilizing dicyclohexylcarbodiimide (DCC) as coupling agent.Newly synthesized peptide possessed potent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Dalton's lymphoma ascites (DLA) and Ehrlich's ascites carcinoma (EAC) cell lines,in addition to moderate anthelmintic activity against earthworms Megascoplex konkanensis,Pontoscotex corethruses and Eudrilus sp.Moreover,cyclopolypeptide displayed goo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pathogenic fungi Candida albicans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Pseudomonas aeruginosa,in comparison to standard drugs griseofulvin and ciprofloxacin.Conclusion: Solution phase technique employing DCC and triethylamine (TEA) as base proved to be effective for the synthesis of natural cyclooctapeptide.N-methyl morpholine (NMM) was found to be a better base for the cyclization of linear octapeptide unit in comparison to TEA and pyridine.  相似文献   
120.
"熵"的科学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熵”是热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追溯它的起源,从物理定义的“完备性”要求,对“熵”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分别进行了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