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3篇
教育   903篇
科学研究   77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彝族传统禁忌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章以黔西北彝族地区曾普遍流传的传统禁忌文化为例,通过大量例证说明其对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揭示彝族传统禁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进而提出在当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对彝族传统禁忌文化传承与发展必须持有一分为二的思想和态度。  相似文献   
33.
缠足习俗起源于北宋,没落于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缠足习俗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也大不相同。宋代时以小脚为美的审美观念,驱使缠足从理想走向实践;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是缠足习俗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明代时缠足习俗才真正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清代统治者屡禁缠足而不止,不仅有汉人的抵抗和缠足习俗早已深入人心等观念上的原因,还有禁令不彻底,措施不合理等制度上的原因。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社会的大变革,终结了中国缠足的时代。  相似文献   
34.
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重视与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能力;要把伦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结合;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集团军;开辟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5.
许多人可能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侠”不仅身怀绝技,而且义薄云天;不仅是异人,而且还是义士。实际上,不同时期的古代小说中,“侠”观念也是不同的。明代小说中的“侠”观念既与前代有着共通之处,也有着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6.
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时代,人们在充分享受先进社会馈赠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际,也深刻体会到社会变迁而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的苦涩。于是,为了解决人类遇到的越来越多的社会道德问题,当代世界各国都对学校道德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大胆的革新。站在这世纪性的教育潮流中,探索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把握其改革动态,借鉴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7.
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对党的建设的影响是两面的。对正效应我们要把握其相容性 ,促进党的建设 ;对负效应要注意其相悖性 ,加以防范和克服。我们党必须加强思想政治、伦理道德、法纪法规教育 ,提高对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38.
荀子、孟子在天道观本体论的最高层面具有一致性,即在终极层面的“礼”中,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的“礼”处,荀、孟走到了一起。但是,孟子主张教化为先,强调内省。用伦理道德来教化被统治阶级;荀子却主张礼在法先,强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礼法并用。  相似文献   
39.
和谐社会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具有深层的时代特征,体现着丰富的伦理内容:和谐社会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和谐社会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和谐社会的整合、规范和协调发展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性。而伦理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主观基础:社会成员之间的协调相处具有广泛的道德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社会成员与自然协调相处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深刻的道德意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深刻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从道德建设上找准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努力方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礼义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加强公德教育;加强守法教育。  相似文献   
40.
受“消费”的社会风尚影响,国内文学在一些方面正表现出与之相应的创作和审美动向,这是现实文化土壤滋生出的必然结果;中国社会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文学也必将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一元化的局面不会再有恢复。因此,我们必须以现实的态度,开放、宽容地思考和面对“消费社会”的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