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7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教育   123695篇
科学研究   3729篇
各国文化   70篇
体育   417篇
综合类   1707篇
文化理论   105篇
信息传播   12541篇
  2024年   536篇
  2023年   1840篇
  2022年   1214篇
  2021年   2744篇
  2020年   2965篇
  2019年   3666篇
  2018年   1847篇
  2017年   3078篇
  2016年   3852篇
  2015年   5347篇
  2014年   16989篇
  2013年   12215篇
  2012年   12402篇
  2011年   15678篇
  2010年   12601篇
  2009年   8662篇
  2008年   7721篇
  2007年   5096篇
  2006年   4381篇
  2005年   4470篇
  2004年   6029篇
  2003年   2891篇
  2002年   2075篇
  2001年   1556篇
  2000年   1554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91.
992.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阅读情景""联系生活"及"丰富的教育形式"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中的价值引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993.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写作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别是:教会学生观察体验、养成学生阅读习惯、注重学生平时练笔和修改作文不容忽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4.
想象力     
张维 《新读写》2011,(6):13-13
这是一个谈了多少年的话题了,但是问题非但没有根本好转,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人们并非不理解爱因斯坦的话,而是有着很多的无奈。  相似文献   
995.
阅读冯骥才     
在天津,熟人们总是亲切地叫他“大冯”,一米九二的个头,老脸上不减当年的热情洋溢,说起话来谈笑风生,天津卫的传奇娓娓而来,然而其中却总透露着一种隐隐的感伤和追念。  相似文献   
996.
生命的格调     
起伏是波涛的格调,所以它选择承载帆船;起舞是蝴蝶的格调,所以它选择追逐鲜花;粗犷是野风的格调,所以它选择在塞北出发……我忙乱的心啊,该选择怎样的生命格调呢?  相似文献   
997.
肉体的束缚阻止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心灵的自由却成就了我们思维的无限。禁锢了灵魂才是最可怕的存在,哪怕身陷烈焰炙烤的地狱,心还在,思想还在,便宛如天堂。故乡的秋,有些微凉,  相似文献   
998.
张萍 《课外阅读》2011,(11):235-235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几年来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兴趣对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约柬力差、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在数学课堂上如果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即便教师有多大的能耐和多深的学问,最终的教学效果可能还是失败的。那么在课堂上,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并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通过实践,我认为故事、游戏、动画、现实生:蓓场景等等都是低年级的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这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由于学习个体智力、思维的差异性,在阅读中获取的信息就存在了答案的不唯一性。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实施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阅读的问题。课堂的环境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教师对个性存在差异的学习者与他们获取的独特信息的理解与尊重,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00.
(A) Pete took his seat this day on his usual bench in Union Square. Every Thanksgiving Day for nine years Pete had taken this same seat exactly at one o'clock, and each time the same pleasant thing had happened. But this time Pete had come here more from habit than from hunger. Certainly today Pete was not hungry. Two rich old ladies gave him a Thanksgiving dinner of everything he could e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