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96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55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蒙古族人民历代以游牧生活为主,独特的生活背景形成了蒙古族民歌高亢悠扬、舒广雄厉的鲜明特征。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抒情,节奏舒缓自由、字少声多气息宽广,歌曲感情深沉适合赞美与歌颂。"短调"形式灵活,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简单易学老少皆宜,歌曲题材广泛常用于即兴演唱。本文简述蒙古民歌长、短调的特点与代表曲目,有助于我们共同学习欣赏蒙古民族歌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3.
三峡库区的民歌调式有自己的特点。尽管影响其调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方言语音声调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方言语音声调的影响,三峡库区的民歌调式以徵调式为主。  相似文献   
54.
三点导读     
余光巾是台湾名的诗人,《民歌》是他采用民歌形式创作出来的诗歌,这首诗澎湃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而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是化在奔腾的黄河、长江的浪涛之中的,是呼啸在你、我、他和一切中国人血脉之中的。诗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从黄河之涛、长江之浪和自己血脉的奔腾中,强烈地体验到了这种民族精神,因而歌之。一种源远流长、奔流不断的雄浑的江河之唱.也即是一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生存意识。在那百折不挠、坚毅执着的精神背后,有一种悲壮激越的情怀在诗篇中奔流、荡漾。  相似文献   
55.
在初中音乐民歌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感知、体验,增进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本文主要从生活情境、直观情境、学科氛围情境等方面阐述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6.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最基本的形式。作为报纸的灵魂、媒体的心脏——新闻评论,在报纸上是有“报纸的眼睛,媒体的心脏”的作用。“报晓论坛”是这几年的《信阳日报》精心经营并卓见成效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57.
吕家河村传承的民歌,数量惊人,至今仍是活跃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更为举世所罕见。其曲调虽多从外地传入,地方特色不足,但却有如收藏各地展品的展览室,有其特殊的价值。歌词中有一些独具地方色彩的作品。特别是《白莲教闹五更》以及长达约2 000行的"阴歌"等,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8.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一曲传统中国民歌《茉莉花》,在万里之遥的肯尼亚唱起.当地时间4月29日上午9点20分,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下榻饭店亲切会见了内罗毕孔子学院全体师生,并在现场与师生一同合唱《茉莉花》.  相似文献   
59.
中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其中的音乐文化也必然是源远流长,当历史的脚步迈向新纪元,面对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复杂及信仰危机,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即如何在我们的情感教育中加强民族性,而民歌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音乐形式,是完成现阶段情感教育较为合适的"教材"!  相似文献   
60.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1981年创刊,是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刊物质量,服务教学科研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哲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论文,突出学术性、科学性。本刊由内部发行到国内公开发行,再到在海外公开发行,由普通刊物到河南省优秀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提名奖期刊,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并曾跻身于中国人文核心期刊的行列,以自己稳健的步伐,走过了30年的历程。现将30年来的重要事项摘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