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619篇
科学研究   117篇
各国文化   145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231篇
文化理论   53篇
信息传播   38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51.
吴迪 《文化学刊》2016,(4):88-93
儒家思想是影响中国最深最广的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有人将儒家同佛教和道教并称为三教,称为儒教或者孔教。但是儒家思想同佛教、道教等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儒家思想不崇尚神祇,不建构虚幻世界,重视教育,其思想来源广泛而多样,具有明显的非宗教特征。因此,认为儒教思想及其文化是一种宗教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52.
"新儒家"是20世纪全球性保守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人类命运与人生的意义的积极运思以及在这一运思中所阐述与引发的诸多问题,仍然是我们在相当长时期内所必须认真地加以思考和面对的。儒家的价值与存在理由并不依托于某一经济形态,亦不依托于外在事功的有效性,而在于其为生活世界提供的意义具有内在超越性。目前新儒学的理论困难在于其如何处理儒学与生活的关系或者说如何重建儒学与实际生活世界的联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儒家约束之礼、礼让之礼、尊重之礼、和合之礼等“礼”的传统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治国之道和人生哲理,对中华民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4.
李露 《兰台世界》2016,(4):90-92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时期梁漱溟最重要的文化思想成就是其创建了将西方哲学、佛教哲学与中国儒家哲学相融合的"新孔学",开启了现代新儒家,提出了独到的文化哲学理论和"三个路径样法"的东西文化比较观。今天我们重新反思五四时期梁漱溟的文化思想,对于建构中国现代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5.
把科举制放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科举制是封建专制主义与儒家德治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儒家德治主义以德取士的人才观是以伦理主义为价值取向,而科举制的实际运作过程却是以智识主义为价值取向,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科举制不但难以实现儒家德治主义以德称位的政治理想,而且也不可能转纪为现代的文官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56.
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内容十分丰富,但讨论最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文化形上学,其主流的本体论形态是精神一元论,也有经济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占‘;第二是中国文化观,在不遮蔽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的同时,侧重弘扬其优越性;第三是西方文化观,在肯定西方近代文化精神合理性的同时,批判了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7.
先秦儒家师生关系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先秦儒家师生关系观的特点、思想根源进行了论述和分析,针对当前我国一些学校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借鉴先秦儒家师生关系观,构建21世纪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8.
儒家“立德立功”观与大学生的理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广文  陈霞 《中国德育》2006,1(10):53-55
儒家把立德立功、为国为民谋利作为评判个体有无价值的重要依据,并以此为人生的不朽追求。个体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对个体的发展意义重大。重温儒家立德立功思想及相应的培训方法,对当今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9.
“法律儒家化”是中国法制史上的基本观点,但对此观点需要全面地认识和辩证地分析,不能绝对化和片面化。从魏晋至隋唐儒学发展的态势、法律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形和法律儒家化的特殊机理三个方面对法律儒家化重新予以解释和剖析,可以看出,法律儒家化的观点虽然从总体上能够成立,但不宜以绝对化、片面化的态度视之,而要深入认识我国古代法律发展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0.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长篇小说。作家陈忠实在面对儒家传统文化中精髓和糟粕共存亡的两难困境时,乐于把传统文化置于神化的中心地位,因而在一些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带有多方面的主观化缺憾,如正面人物的“样板化”、人物命运发展的“意图化”以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混淆,其结果是违背了真实这一艺术创作的原则,削弱了作品的现代人文批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