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9篇
  免费   10篇
教育   2730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49篇
体育   130篇
综合类   159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28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元代女教书较前代减少,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男尊女卑"、"三纲五常",教育内容多为妇德教育,在元代特殊社会背景下,平民中的劳苦大众家庭的女性教育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82.
83.
元代漕运以海运为主,河运管理制度较为粗疏混乱,围水垦田、私决堤堰等造成江浙运河频频缺水而难以通航。元代对江浙地区淮扬运河、练湖、镇江运河及苏杭运河的治理,多以疏浚为主,虽难以根治,但有效地维持了运河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4.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的比较,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接受从唐末五代到宋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5.
杨沉 《滁州学院学报》2007,9(5):25-26,62
《受戒》的"和谐"之美,首先表现于文本"和谐"的美学追求,其次为文本彰显出"和谐"的生存精神。  相似文献   
86.
出版于2000年的印尼文、华文双语诗集《印度尼西亚的轰鸣》是印尼华文文学的重大事件,它体现了印尼种族问题的深刻变化,也是印尼文和华文两种语言的诗歌进行诗学对话和文化互文的独特文本。印尼原住民诗人和华文诗人通过关于种族问题的历史反思,表达了种族和解和文化融合的愿望,从而展开了印华诗学的对话。  相似文献   
87.
"技艺"是柏拉图哲学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技艺"基于"心灵"对"理念"把握,柏拉图依照理念层面的"真实性"将技艺划分不同等级,依照理念的"谱系"将技艺划分为不同门类。针对技艺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柏拉图从"普遍技艺"与"专门技艺"维度,阐明了技艺运作的协同性;从制造者、使用者和模仿者的维度阐释了技艺的目的性;从宗教角度指出了技艺"创造"的灵感来自艺术与诗学技艺。柏拉图的"技艺分类"学说为"技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最初的哲学框架。  相似文献   
88.
文化诗学理论进入我国文艺理论视野后,为学者们提出了全新的角度和要求。如何才能超越和创新之前的文学理论,思考未来的学术走向和前途成为他们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在现阶段发展我国的文化诗学理论?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化诗学理论,不仅需综合历史、文化、文学等诸多因素,还需要充分尊重和认识我国的文化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形成中国文化诗学批评和实践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9.
作为科学批评范式的"感情的型"是李长之文学批评观的一大特色,是李长之文学批评理论的中心话语。"感情的型"的诗学内涵有三层意思:一是一种情感体验模型;二是人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三是艺术造型。"感情的型"是好文艺的标准,但其理论阐述也有不足之处,必须批判性继承与运用。  相似文献   
90.
朱湘推崇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诗学,讲究诗歌形式的独立与完美,想象的瑰丽与新奇,抒情的自然与真实。他的这种诗学倾向影响了他的翻译选材。在朱译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译诗占全部译诗的三分之一左右,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译诗约占全部译诗的六分之一,两者合计占了全部译诗的二分之一强,体现朱湘在诗歌翻译选材上的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倾向。朱湘在翻译选材上的这种倾向反映了他的诗学观对其译诗活动的操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