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从历时和共时平面,从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情状方式副词、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等七个方面,对衡阳方言副词的性状和特点、功能和意义、用法等进行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探求,对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特点的副词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2.
词汇的跨域使用与词义的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汇往往属于一定的语域,具有特定的语域色彩。当词汇跨入别的语域时,在共时的方向上,可以造成语言活动中形形色色的修辞现象,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也可以在历时的方向上成为语言发展中的语义现象,产生出新的词义。本文采用与传统语义学不同的视角,观察语义如何在言语的动态中产生、发展,探讨词汇跨域使用所造成的语义现象的规律和类别,并进一步揭示不同语域的语义单位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其内在的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23.
从写作主体触发写作动机开始到写作成品交付使用为止,是一次写作行为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写作主体并不是像一些写作教材所说的那样,遵循同一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程序进行操作,这个过程不是一种历时性的线状进行的过程,而是写作主体综合能力控制下的表面“无序”的共时性的全方位立体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历史时风格对等和共时风格对等翻译的风格对等进行初步探讨,以实例加以阐释,并依此说明风格对等,可在目标语中体现原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以丰富目标语民族的文化并供创作的评论借鉴。  相似文献   
25.
《张协状元》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南戏作品。它所使用的词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的语言特征,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之一。本文就相将、惭愧、撺掇三个词语进行了描写分析,探索其语义分布情况,追寻其意义演变轨迹,尽可能地将共时、历时研究相结合,突出《张》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6.
镇龙方言儿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名词性叠音词根的儿尾词是镇龙方言的一大特点;儿尾有协和音段的功能以及狭义指小和广义指小的方式;儿尾与子尾在人名和亲属称谓的范围内构成了一对有相反社会意义的语言变素;儿尾的共时声调差异系轻声渐进扩散所致;镇龙方言儿尾实际上在一个音系内部共时地展现了一种由儿尾向拼合型儿化演进的汉语后缀“儿”的微观语言史;儿尾的轻声音变表明单个语素的音变也可以是在相关词汇中渐进扩散的.  相似文献   
27.
构建大学教育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大学教育的历史和所面临的现实为背景,从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加以把握。通过总结中国大学教育文化导向的外源性、价值取向的社会性、功能定位的实用性、存在主题的多变性、动力资源的单一性、发展道路的曲折性等特点,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新的处境,以此寻求构建大学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站在历时的角度说明“偶尔”与“偶然”在词类上的关系,并比较其各自构词语素“尔”与“然”的内在涵义.考察它们句法功能的历时分布。同时也从共时角度分析二者跨类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汉语“站立”义词的现状与历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表示站立意义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本文描述汉语站立义词的现实分布和历时演变,并尝试对两者的关系作出解释。现代方言中表站立义的主导词有3个:站、立、徛。它们的分布特点是:站分布最广,大多数北方方言说站,此外还散见于非官话区的部分方言点;徛密集分布于东南部的吴语、徽语、赣语、湘语、客家话、广西平话、粤语、闽语地区;立则呈零散分布,散落在官话、晋语、吴语、赣语、湘语、湖南乡话和广西平话各区。这3个词在汉语史上的情况大致是:立从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早期起一直是影响最大的通语词,直到明代以后才在大部分北方地区被站替换;徛(倚)用作站立义始见于战国,历史上可能作为一个方言词一直存在于南部广大地区;站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在广大的官话区逐渐取代立成为新的通语词。站很可能是所谓的长江型词,即兴起于江淮流域而后往北扩散。  相似文献   
30.
在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改变教学方法与转变学习方式尤为显得重要.长期以来,西方音乐史课教学存在着填鸭式教学与“学会学习”之间、知识点与思维能力培养等矛盾.为很好地解决这些教与学的问题,探讨教师在西方音乐史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民族音乐学方法论观念,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共时与历时”的主动思考与理性分析,加强对知识的深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讨论的意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