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目前留所服刑罪犯数量大为减少,剩余刑期也非常短。在是否给予符合条件的留所服刑罪犯进行减刑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应当探索新的路径保障留所服刑罪犯的减刑权利,同时对于留所服刑罪犯减刑中其他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现行资格刑立法有违罪刑相适应,刑罚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和刑罚的功能目的,造成不同位阶甚至同一位阶的法律的某些内容相互冲突,导致资格刑在适用上不协调,执法上不统一.因此,增加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弹性,将驱逐出境刑分为终身驱逐出境和限期驱逐出境,增设资格刑减刑与前科消灭制度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试行减刑、假释的司法听证,但由于该制度本身缺乏立法支撑,操作中体现出明显的程序行政化特点。本文从减刑假释程序司法化的视角出发,论证减刑假释程序司法化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构想,以期促进减刑假释政策的的有效开展,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站在限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立场,死缓限制减刑的目的应当不在于提升死缓的惩罚力度,而在于为死刑立即执行提供替代性选择。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七种犯罪应当是指罪名而不是犯罪行为,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限制解释为"有组织犯罪组织实施的暴力犯罪"。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对象,应当是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前本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而不是原本就可以适用普通死缓的罪犯。  相似文献   
16.
赔钱减刑在司法实务中日渐广泛的运用引发了社会舆论的热议和质疑,从社会学、经济学及刑法学视角考察,赔钱减刑具有合理性,犯罪人竭力汲取社会资本予以赔付,在一定程度减轻因犯罪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以及社会外部负效应,同时也呈现了犯罪人的良性人格,体现出其易改造的一面.但因仍处探索尝试阶段,确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为补偏救弊,需闿置协调关联机制.具体举措主要有明确法律依据、限定涉案范围、尊重被害人意愿、拓展适用阶段及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为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相似文献   
18.
服刑人员愿意捐献肾给自己的兄弟是好事啊,为什么国家不允许呢?囚犯捐肾救胞兄遭拒2009年5月20日,一个年迈的老人来到监狱,泪流满面地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资格刑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认为我国资格刑体系应废止“剥夺勋章、奖章、荣誉称号”,将“剥夺政治权利”改称为“剥夺一定权利”并使之具体化。同时建立资格刑监督考察制度、资格刑减刑和复权制度,以保证其确定、有效地执行。  相似文献   
20.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的技术性上诉因违背司法公正性、损害司法公信力、拖延诉讼效率而应受到限制。引起技术性上诉的主要原因包括上诉理由审查机制的缺失、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二审裁判的限制、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法定效力不明、监所条件差距带来的留所服刑需求以及不健全的司法教育感化机制引发的虚假"认罚"风险。为有效避免上诉权滥用,应当明确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效力、完善速裁案件二审审理制度、统一服刑标准并强化司法沟通工作,此外,可以尝试在速裁案件中推行有因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