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2篇
教育   264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68篇
体育   393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杨玉彬 《收藏界》2012,(10):38-42
战国是古代玉璜发展繁荣的一个高峰期,较春秋时期同类器浑圆紧凑的造型和"繁密铺陈,柔和缠绵,稳静而版式化"的构图风格而言,战国玉璜造型则生动多变,棱角刚劲有力,构图活泼奇巧,充盈着强烈的动感与生机。此期制玉工匠推陈出新,创造出一大批"出廓型"、"镂空透雕  相似文献   
82.
《收藏界》2012,(12):128
2012年10月15日,即墨烟青路窖头村旧村改造施工现场在挖到1米多深时发现一古墓穴,当地博物馆专家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55枚宋代铜钱和一具尸骨。根据墓穴的风格和出土铜钱判定,这是宋代一个大户人家的墓葬,距今有千余年历史。10月16日上午,就在新发现的宋代古墓南侧不远处,施工人员又发现了用几十块  相似文献   
83.
秦文字上承商、周文字,下启今文,从文字学发展史来看,秦文字既是中国古文字之终结,又是今文之发端,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此对秦文字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秦文字的发现及研究状况进行回顾总结,使学者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秦文字的出土和研究情况;并对秦文字的最新研究状况、热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介,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4.
《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由于志石断裂或碑板泐蚀,造成一些文字释读有困难,释文处理作"□"。根据文字残画、行文体例、语境和文史知识,这些缺字能够释读出来。释文中部分"□"字的补释,可以使这些宝贵材料得到更科学的利用。  相似文献   
85.
董峰  郭建刚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45-F0002,F0003
集安是世界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所在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富,不断有文化遗迹和珍贵文物被发现。  相似文献   
86.
李学勤先生是学界高山仰止的史学大师,也是惠泽学林、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我第一次拜访李学勤先生是在2003年10月13日,至今已10年。2003年10月,正是我校专升本的关键时刻,我尊学校领导嘱托,撰写了《邯郸师专与赵文化研究》一文,经梁涛、宫长为二位引荐,第一次拜访了李学勤先生。经李先生审阅指正,并题签"邯郸师专与赵文化研究"和拙作一起发表在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为学校专升本顺利通过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7.
桃是中国重要的水果之一,经丝绸之路西传至古波斯。作为丝路重镇的吐鲁番地区,晋唐时期的桃树栽培是否存在却始终未能确定。《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曾出现"桃"字,学界对其释读说法不一,主要分为"无桃说"和"有桃说"两种观点。本文从历史记载和实物证据两方面入手,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及吐鲁番木尔吐克萨依戍堡出土的桃核遗存,通过文献梳理、年代测定和植物学鉴定等研究,认为至迟在唐西州时期,吐鲁番地区已经存在桃树栽培。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出土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概况,对当前状况下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以后出土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9.
明墓出土朱书上衣,记载了王鉴正妻冯氏被妾胡氏欺凌致死的遭遇,抒发了王鉴痛惜夫人的激情和仇恨胡氏的愤慨,抨击了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和中庸传统给弱女造成的危害,呼吁法律解救孤弱。  相似文献   
90.
出土简帛与中国早期藏书研究》一书以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的彼此对读和相互印证为主要研究方法,勾勒了我国早期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所谓"藏书")的基本史实及其演进规律,而所藏之"书"是包括档案的.该书的档案学研究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厘清了档案与图书的异同,认为档案整理包括两大基本类型,并非所有的档案整理都会形成书籍.二是澄明了档案整理和图书整理的确切关系,揭示了档案整理相对于图书整理的前提地位.三是揭示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动态特征,从而超越了在自然历史的层面上历时性罗列相关档案学史料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