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自我牺牲并非是舍弃生命,恰恰是一种生命优越、完善的表现;甚至也并非是某种损失和痛苦,恰是一种生命的保存和快乐形式;自我牺牲也不是一种利他主义,在利他的形式中,是包含着利己成分的,它是利己和利他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道德形态。  相似文献   
62.
将莎士比亚的美学思想定为“和谐”由来已久,且具一定的影响,但将莎氏悲剧的美学特征也归为“和谐”,拙文以为值得商榷。西方,“和谐”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便趋衰微,中国美学史认为“和谐”乃“治世之音”,莎士比亚处于乱世,“乱世之音”不绝如缕。这是时代的反响,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文艺复兴的巨子们冲破中世纪的牢笼,让“人”在否定中得到肯定与升华,这个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莎翁悲剧就是这种精神的艺术再现,其魅力堪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式的“崇高”。  相似文献   
63.
施蒂纳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施蒂纳对马克思重新思考与费尔巴哈的关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二,施蒂纳让马克思深刻地看清了德国观念论的危害的严重性,并在对施蒂纳的批判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4.
“精致利己主义者”是传统利己主义者披上新潮外衣后的改良形式。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受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的影响,“精致利己主义者”俨然已经成为高校存在的较普遍现象。但其不符合新时代“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多维路径入手,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来杜绝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  相似文献   
65.
影片《左耳》中复杂纠葛的青春情爱吸引着诸多观影者的目光。"爱错了是青春"这句颇有自我催眠意味的台词也为其博得了"治愈系小清新电影"的头衔。商品大潮席卷下,爱情被情欲化、世俗化。"小清新"搭配"重口味"的影片制作旨归以及对想象的符号化、"青春"的商品化无法治愈爱情创伤的现实。青春荷尔蒙的燃烧和利己者间的情感交易,与青春无涉、与爱情无关。  相似文献   
66.
本文立足于归因理论 ,研究分析高师体育学院学生在学习排球技术时存在的一种归因偏向———利己主义归因偏向 ,指出教师在排球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一归因特点 ,从而指导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归因 ,达到促进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7.
个人主义是西方的概念,本文首先在西方背景下考察它的内涵、与利己主义关系及其双面效应,阐明何以个人主义是西方的最好选择;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可以吸收其合理内涵,但由于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的特殊性,就不能简单移植作为西方伦理原则的个人主义;确立的伦理原则应为新型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68.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短短的几年中,中苏关系恶化进而破裂.其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推行亲帝反苏的外交政策、收回中东路的国家主权是一因素;更主要的是与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伦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和以爱为核心的伦理学基本思想,他用“上帝爱大家,大家爱上帝的戒律和规范,代替了尘世间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真实的爱的关系”。费尔巴哈主张,唯有把人与人之间的爱的关系尊崇为上帝并使之神圣化,才是表达对人的重视。他从人的本质学说出发,认为利己主义是人永恒的本质,为了实现自己的利己主义就必须考虑到别人的利己主义,做到合理的节制自己和体现对别人的爱。费尔巴哈坚决反对封建贵族利用特权独享私利,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一个人如果只想实现自己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70.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他主义道德虽然坚持了无私利他 ,鼓舞了人们无私奉献的至善热忱 ,却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 ,抛弃为己利他和单纯利己原则 ,而以无私利他要求人的一切行为。这样 ,一方面 ,它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便最为严重 :它侵犯、否定每个人的一切目的利己的欲望和自由 ;另一方面 ,它增进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最为缓慢 ,因为它否定目的利己、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 ,也就堵塞了人们增进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 ,合而言之 ,利他主义道德是给予每个人的利与害的比值最小的道德 ,因而也就是最为恶劣的道德。反之 ,利己主义道德否定、反对无私利他、自我牺牲 ,而把利己不损人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原则。因此 ,一方面 ,利己主义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较为轻微 :它仅仅侵犯、否定每个人的损人的欲望和自由 ;另一方面 ,它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又颇为迅速 ,因为它肯定为己利他 ,肯定一切利己不损人的行为 ,鼓励一切有利社会和他人的个人利益的追求 ,也就开放了增进社会和每个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 ,合而言之 ,利己主义道德便是给予每个人的利与害的比值较大的道德 ,因而也就是较为优良的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