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81.
王新 《山东教育》2004,(23):64-64
  相似文献   
82.
柳建新是踏着中国著名绣女之乡——湖南长沙县的土地,喝着湘江水长大的,自幼不仅人长得漂亮水灵,而且聪慧过人,心灵手巧,学得一门好缝纫手艺,16岁就开始做上门活,十分招人喜爱,人们亲切地称呼她“柳妹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到表姐周霞辉家做衣服,表姐说她的衣服做得好,很有灵气,极力劝导她学绣花,于是她就跟着表姐学了3个月的绣花。后来省湘绣厂招考合同工,她欣然应试,一举中榜成为厂合同员工。半年后厂里招收学员,  相似文献   
83.
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   
84.
85.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妇女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对农村妇女进行培训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云南楚雄结合当地妇女群体的优势与民族文化特色,以"扶贫车间+绣娘"为中心,采取"传帮带"的培训形式,开展了多元的彝族刺绣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效.通过实证研究等方法以彝族刺绣技能培训项目为切入点,从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视角出发,探析云南民族地区妇女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成效与实施路径,以期为民族地区开展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参考借鉴,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相似文献   
86.
目前,我国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其传承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的有效经验,但在创新性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在此,以苏绣、蜀绣、苗绣为例,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其有价值的发展理念和举措,为其他刺绣类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
考古学资料中表明,在山戎创造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丝织品,但刺绣作品却是在匈奴文化遗迹中最早出现,一开始就显示出较高的制作工艺,在本民族造型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有外来文化的因素,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近现代。从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发展历史看,大致经历了初始、发展、兴盛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制作工艺、纹样图案、艺术特点,并通过刺绣艺术表象反映出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化内涵。  相似文献   
88.
史琦 《考试周刊》2011,(4):57-57
刺绣艺术以它悠久的历史,合理的实用性,祈求美满幸福的心理要求,质朴的寓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绝,我们要继承和传承这一艺术瑰宝,使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9.
1982年,他出生在牙买加的一个名叫德塞斯的偏僻小村子里。他从小胆小怯弱,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和人交往,不敢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五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当时,他的姐姐七岁,在一个邻居家家里学刺绣。有一天,邻居家里多了几只法国大公鹅,姐姐来到邻居家门口时,那只凶狠的公鹅仰着头,嘎嘎大叫,妖怪般飞奔过来,有一只还追过来啄了她几口。从没见过鹅的姐姐吓坏了,回到家里大哭一场,说要  相似文献   
90.
王智沛 《大观周刊》2012,(25):33-33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其在服装上的运用自始自终都保持着新鲜的活力,让刺绣服装在国内外舞台上大蔽鼍韵.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