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52篇
科学研究   11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本文讨论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根据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其社区教育培训的功能,使其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02.
因“避暑山庄”而闻名的河北省承德市,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目前承德市成熟和规模产业较少,工作岗位容量很有限,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劳务就业较为困难。为此,承德市提出,要把转移培训作为“脱贫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来抓。作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品牌培训基地和承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承德市农广校,本着“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谋利”的办学宗旨,积极外联,创新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和保障体系,培训质量不断提高,近两年先后为青岛海尔、海信、三德汽配等知名企业输送机电一体化中专学员128名和140名,为北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中型企业输送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中专学生49名和76名,初步探索出了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批量有序输出,百分之百安排就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03.
现阶段,劳务输出成为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解决农村劳动力供需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豫南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劳务输出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楠杆镇为例,分析该镇劳务输出特征以及劳务输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对豫南地区农村进一步开展劳务输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0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点.目前,我国农民工整体技能偏低,对其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保证,而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是转移的主体.因此要发展协调的职业教育体系,将农民工培训市场建立在劳动力流入地,建立全国范围的三方培训费分摊机制,坚持学历教育和中短期培训并重,建立全国范围的学分制制度.  相似文献   
805.
加入WTO后,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日显突出,如何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成为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热门课题。从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入手,阐明其产生转移的动力机制,进一步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及其对城市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最后分析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配套的策略。  相似文献   
806.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从有关衣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理论入手, 探讨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及其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07.
刘秀红 《今日科苑》2007,(20):220-2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切入点,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08.
探讨了我国现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09.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转移农民,转移前中后都需要教育支撑。现在出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主要是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的教育不够,因而制约了转移,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10.
一些发展经济学家用“二元经济”来解释劳动力大量过剩现象。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不平衡,只靠某一种途径往往难以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另外,单纯的一项政策,它的作用范围小、期限短,本身的政策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必须采取符合国情的综合性多元的政策。在这里总结各家之言,初步形成了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知识化四化并举的应对程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系统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