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一个学期的劳动课实践和相应的调查表明,中专生在初中小学阶段参加劳动的机会很少,对劳动的认知度较低.为此提出:在学生中开展劳动实践课活动有其必要性;组织劳动实践活动要注重"四个差别"、突出"三个结合",进一步提高活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2.
劳动实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劳动课应把劳动实践作为劳动教学的中心环节,借助教材,把思想教育与掌握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与教育性相统一。要上好劳动课,做好准备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上课前,教师要从教材教法到  相似文献   
93.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构建高校"大思政"理念,以劳动课教育实践为手段,实现思政教育和劳动课协同育人,这种教育模式既符合当代高校的发展要求,也利于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本文探讨了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理念、在高校设立劳动课程的必要性,明晰了思政教育与劳动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思路,以期...  相似文献   
94.
在当今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每一科教学都不应该单打独斗,都需与其他科目整合,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美术课与劳动课的整合也是在必行。以劳带美,以美促劳。劳动课与美术课结合,实施综合教育,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动手热情高,提高美术课和劳动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5.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独立为新科目,使劳动课程回到其本应有的地位,彰显了劳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作为一门具有鲜明思想性、突出社会性、显著实践性的国家必修课程,劳动课程在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使劳动课程育人价值落到实处,需要合理设置劳动时间、积极开发劳动项目、构建协同育人环境、设计良好的表现性评价并加快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96.
学生爱上劳动课,因为那里是他们创造的天地。要是能亲手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来,那时的喜悦更是无以言表。  相似文献   
97.
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劳"字列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序列,要求当代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思想、劳动精神以及劳动习惯。因此,文章从高校劳动课与后勤服务结合育人的角度出发,浅谈了其必要性、存在问题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8.
加强劳动课的配套建设 ,对于优化劳动课教学 ,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笔者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就劳动课程基本条件建设作一浅析。一、劳动教材建设宜坚持“一纲多本”劳动教材建设 ,应始终坚持“一纲多本”的原则 ,结合农村实际和小学生各年级层次、性别年龄的实际 ,编写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乡土教材。在教材的使用上应该做到“一主一辅 ,引编结合”。“一主”就是坚持以省编教材为主。按照省编农村版小学劳动教材安排教学 ,扎扎实实完成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为常项的“扫、擦、刷、穿、补、整、煮”等劳动习惯养…  相似文献   
99.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条件,现在的小学生,由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加之长辈们百般呵护。不少学生厌恶生产劳动,不愿上劳动课,也更不爱参加劳动实践活动。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我们在小  相似文献   
100.
上好劳动课,坚持课内外结合,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知识,是形成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劳动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激发劳动兴趣,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劳动课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不亲自参加劳动实践就学不会劳动。小学生年龄小,对待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对有兴趣的事情热情高,乐于接受。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每节课的开头,以生动的事例,名人故事等做导课吸引学生,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投入实践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缝制沙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