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康健 《现代语文》2007,(1):128-12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篇目有牛汉的《华南虎》诗,诗中三次出现“趾爪”。词,究竟读zhǐ zhǎo还是zhǐ zhuǎ,在中学语文课堂上颇有争议。为此,我们查阅了一些工具书,认为该词应读zhǐ zhǎo,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2.
肖复兴  王丽娟 《课外阅读》2008,(7):32-32,33
最大的悬疑片:华南虎。陕西镇平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众说纷纭,多方质疑,官方鉴定、民间调查、侦破专家发言、从年画虎到秘密账本、从拿脑袋担保到以乌纱帽作赌注,到底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一直到2007年结束,二次鉴定迟迟未露面,也就还无法结案。不仅没有结案,而且在关键的二次鉴定之前,突然爆出有疑似华南虎的脚印在镇平县出现。还有比华南虎更大更扑朔迷离的悬疑片吗?  相似文献   
113.
晴空 《体育博览》2008,(5):40-41
今年联赛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参赛队伍,在这16支队伍当中,有两支球队或许没有夺冠的实力,但他们的出现确实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球迷的关注。这两支球队中,一支是代表曾经的金牌球市的谢菲联队,另一支则是中国传统足球之乡的广东医药队。中超的版图在2008年变得更加完整。两只曾经沉沦的球队再次强势杀入中超,也会为中超注入一针强心剂。  相似文献   
114.
吴志刚 《记者摇篮》2009,(12):37-3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然而在现实当中,危害新闻真实性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从“粮食亩产13万斤”到“陕西发现野生华南虎”,从“毒香蕉”到“纸馅包子”,虚假新闻造成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假新闻猛于虎”道出了人们的切实感受。  相似文献   
115.
2005年洪战辉成为感动全中国的著名人物。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是:媒介报道的影响呈现出明显大小不一的两个时间段。当年12月前,他的事迹多次出现在市、省及中央级的传统媒体中,但影响非常有限。12月6日,《郑州晚报》  相似文献   
116.
华南虎》是中学教材的一篇课文,它是诗人牛汉在湖北劳动改造时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这样一首内蕴丰富的诗歌在中学教学中应该教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达到怎样的效果是值得教师用心思考的.本文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15个课例,就其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教了哪些内容”做相对全面的综述和评议.  相似文献   
117.
关于虎的起源,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虎于200万年前起源于东亚(即现今华南虎的分布区),是亚洲的特产动物。殷商时期,虎就已是我们祖先的重要狩猎对象,因此在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不少“获虎”的记载。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最初的形制属于象形文字。如甲骨文“虎”字就是虎的左侧视图,对虎的整体形象进行了描绘:巨口锐牙,利爪长尾,身有花纹。  相似文献   
118.
老虎是亚洲地区独有的物种,其最初的发源地就是东亚。亚洲很多地方都有茂密的森林,这是老虎最喜欢的栖息地。因为老虎是一种独居型动物,只有森林这样的地方才适合老虎伪装自己、捕杀猎物。另外,亚洲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这也是老虎生存的必备条件。老虎共有9个亚种,即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马来亚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巴厘虎、爪哇虎、里海虎,其中前6个亚种正濒临灭绝,而后3个亚种已经在20世纪灭绝。  相似文献   
119.
在丛林中.只要它一走动.没有哪种动物不胆战心惊、闻风而逃。它曾统治过长江以南的广袤丛林,甚至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化动物,它是力量与权威的化身.它就是野生华南虎。但是自1995年以来.人们再也不能轻易看到它高贵的身影。人为的大量捕杀和人类文明进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使它的家族急剧衰落,人们对它雄健身姿的向往成为一个遥遥无期的梦境了。  相似文献   
120.
华南虎》2001年第一次被选人人教社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在使用这套教材的七年时间里。这首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被解读着,必定被渲染上了牛汉创作之初所万万没有想到的各种色彩。这是必然的结果。当作品被创作出来之后,它就不再属于作者个人。但是读者又不能完全脱离创作的时代和作者的境遇来解读作品,尤其是对于这首《华南虎》。正如牛汉自己所说的:“任何一首真正的诗,都是从生活情境中孕育出来的。离开产生诗的特定的生活情境是无法理解诗的。”所以。他说:“文革期间我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写的那些诗,如果把它们从生活情境中剥离开来。把它们看做是一般性的自然诗。就很难理解到产生那些情绪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