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46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现代英语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以“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为主流、多种变体(如“西班牙式英语”、“中国式英语”等等)多元化并存、共同演化的态势。只有客观地接受这一现实,不歧视任何变体,承认文化的趋同和异化,才有利于英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海平  程波 《文教资料》2011,(26):54-55
儿童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存在,而文化意义上的儿童概念产生于大众识字文化。在历史变迁中,人们以隐喻的形式生动地阐发了对儿童本质的不同看法。这种具有差异的儿童观的表达在本质上是人们文化观嬗变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古今字内容庞杂及学术界认识上的分歧,致使目前高校文科古代汉语教材对古今字的定义、分类及文选注释中具体字的处理,都存在着混乱现象。我们认为,古今字是一种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其内容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同源通用字。为了教学的方便和术语的规范,避开“古今字”这一概念,分别归入异体字、同音借用字、同通用字,不仅必要而且符合古人用字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文学存在的意义在于读者的接受及其产生的效果。在消费主义图景下的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理论建构不仅只在文学史之历时性与共时性之中运作,更应考虑在文学活动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几个要素之间运作。而传统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分法在消费时代显然不舍时宜,因为文学市场构成因素现已深刻浸入其中,影响着作看的创作与读者的接受,这决定了它应当而且必须是文学活动的第五个要素;并且,在文学场中读者这一要素可能具有接受者、书写者、被书写者这三重身份特征。由此,文学的读者期待视野也必须得到重新界定。于是,我们的接受美学文学史概念就应该在一更为宏大的视界内得到与时俱迁的理论修正。本文试图从读者的多重身份特征入手,把文学活动的五要素放到文学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坐标系中来探讨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的构架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开启梦魇的迷宫——残雪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残雪是谜,是一个现代艺术之谜,也是一个关于人的存在和世界本身的哲学之谜。在中国先锋学的里程表上,其本所成就的高度令人瞩目。但长期以来,残雪总是徘徊在艺批评视域的边缘,对其作品的研究亦一度深陷阐释的泥潭而无以自拔。正因如此,对整个残雪研究进行准确把握并做一种综合性的考察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纵向梳理了近20年来的一百多篇相关论,从历时性的角度按年代把它分成三个阶段,同时对各个阶段的研究重心进行横向对比并反思其得失,试图在前人研究的根基上探寻更为宽广的阐释空间,以促进残雪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看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是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社会文化的发展是相互比较、交流的过程;社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引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文化,增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底蕴;弘扬和谐精神,把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积极开展文化对话与交流,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清代川、滇、藏行政分界是康熙雍正时期加强藏区治理,确保川藏大通道畅通及区域稳定的重大措施之一。清中央政府决定川、滇、藏行政分界并推进其实施,是康熙雍正时期西藏、相邻地区及全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史籍文献记载,可以认为清代川、滇、藏行政分界实际始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川、滇、藏行政分界的计划并非在短时间提出,也并非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施。此次行政分界有一较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至雍正十年才最后结束。雍正《四川通志·西域》、《西域全书》、《西藏志》、张海《西藏记述》及陈克绳《西域遗闻》等清代早期西藏地方志的有关记载,可补实录等记载之不足,其资料价值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儒学的复兴”思潮给我国的文化选择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在当前全球化的历史境遇下,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在共时性与历时性兼容思考的准则内,在民族化与全球化,传统性与现代性,东方价值与欧洲价值的力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大量例句,对临夏话虚词"着"的用法进行描写,并尝试结合一定的句式加以探讨,进而结合历史文献材料,对"着"的各种用法加以解释。临夏话中"着"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层次。一方面保留了"着"除完成貌标记之外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其他全部用法,一方面又多了语气词用法和表"…的时候"两种新用法,为"着"在汉语方言中的用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方面分析描述了"动词+个+非体词性成分"结构。共时方面,从语义和结构方面认为其中的"非体词性成分"在该结构中作补语,"个"为助词。"动词+个+补语"结构大致产生在元代,并进而从历时方面对其发展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