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0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51.
正在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一节中,教材介绍了盐桥,大多数学生无法理解其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利用中学数字化实验技术,与学生一起探究盐桥在原电池中的应用。数字化实验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技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可帮助教师和学生实时、快速、准确地设计和实施中学化学中的部分实验,开展定量的科学探究。该技术的实验器材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应用软件及各类传感器、计算机等。  相似文献   
452.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中的"原电池"教学为例,从原电池的反应本质、电池结构、工作原理和电池性能四个方面分析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若干教学建议。认为化学教师应该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探路者,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推敲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化解认识发展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453.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既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中的热频考点。学生在书写时总觉得不易着手,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从电化学的理论基础"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侧重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剖析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反应,探究对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相似文献   
454.
455.
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人教版选修四“原电池”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从“初识原电池—再识原电池原电池变形记”三条教学线出发,以学生“复习旧知—分组实验—微观符号表征—实验创新—联系生活—设计实验—模型建构”为活动线,渗透并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生在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质疑旧知识,用一次次的实验论证了猜想,获取了新知识,完善了知识体系,建构了原电池知识模型。  相似文献   
456.
雷钰娜 《化学教与学》2023,(6):41-44+40
以“玩具小车”的跑动、玩具车电池的设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情境串,设置“原电池的初拆”“原电池的深剖”“原电池的改装”与“原电池的未来”四个环节,通过问题链启发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要素,了解化学电源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关注能源问题,形成环保意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457.
以情境线、任务线、情感线三条有机融合的主线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整理数据、证据推理、质疑反思、大胆假设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等高中化学核心知识点,培养学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58.
马扎诺分类理论突破了布鲁姆分类理论的局限性,建构了知识领域和思维加工层次的二维模型,更科学地体现知识与思维的层次性。基于该理论,从知识和思维两维度分析“原电池”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与习题,经编码分析得出进阶关系,建立该核心概念的思维—知识—目标进阶模型,并设计出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教学思路。该模型的建构思路有利于教师更明确学生在“原电池”各学习阶段已具备和应达到的知识和思维加工层次,并为教师探讨其他核心概念的进阶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教学指向。  相似文献   
459.
原电池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重要原因是师生不清楚原电池历史,缺乏本质理解。基于科学史将原电池发展过程解构为四个阶段,即对电的认识、电池的诞生、电池的大规模使用、新时代电池的完善与创新。以此设计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重温原电池的探索历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构建原电池的一般认识模型。在探究活动中,感受社会进步与化学发展休戚相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60.
基于接触电势理论,构建了“金属分子”模型,用以解释Zn-Cu原电池何以引发的问题,同时利用食蚁兽这一动物形象帮助学生强化“电子转移”作为分析Zn-Cu原电池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