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4篇
  免费   1篇
教育   5277篇
科学研究   8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607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以篇章结构为切入点,是古诗词阅读的重要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高考,直接以篇章结构为考点命题的省市多了起来,而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下是2008年至2011年高考部分试题对其考查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992.
古诗阅读鉴赏题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难点问题,尽管考生掌握了许多名词术语和答题套路,也觉得诗能读懂,但总拿不到高分。如何应对高考中的古诗鉴赏题呢?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抓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2.抓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  相似文献   
993.
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有的教师认为古诗词内容时空跨度大,语言风格离学生现有的语感相去甚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其实,把握好“品味”整合“练写”这几个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95.
如何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有效性,让教改的春风也吹拂古诗词教学这条“漫漫长路”,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之春呢?在我看来,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教学立足点上,应该把握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进行;在教学途径上,应该扣住古诗词的语言内容来展开;在教学策略上,应少教多诵读,少讲多积累。下面试着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96.
艺术歌曲《望乡词》,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首优秀声乐作品。本文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歌曲的来龙去脉和词曲作者的基本情况。进而深入到作品本身,对歌曲的音乐要素、艺术风格和情感意蕴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诠释,并对其艺术价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97.
辛思洁 《池州师专学报》2012,(1):126-127,134
艺术歌曲是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在德、奥,被称为lied,是声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有别于歌剧的声乐新体裁,以含蓄、柔美作为主要的演唱风格见长。20世纪的中国,艺术歌曲如雨后春笋,愈加繁盛。本文以艺术歌曲为分析对象,试图从音乐的本体出发,剖析表情符号在声乐作品中的美,分析并挖掘艺术歌曲中的"隐形"的表情符号。  相似文献   
998.
古诗词教学时,我们常常发现自己的理解与作者的本义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由于两个重要的转化(作者把对自然、社会、人生各种微妙而复杂的体悟转化成言语符号;人们又将这些言语符号转化成与自身知识、经验、阅历共振的思想情感),作者的本义与人们的理解难以实现同一性,产生意义的扩张、转折乃至篡改,从而影响读者对文本内核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特征是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时代的需要而形成的。艺术歌曲这种艺术体裁形式自引入中国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大体分为早期(20—30年代)、发展期(40—60年代末)、文革时期及改革开放后这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无论在歌词的选择上还是作曲技法的运用上都有其各自的创作特征,同时,在演唱方法上,各时期也都有其不同的演唱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张海荣 《成才之路》2012,(20):28-2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散发异香的奇葩。它是下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情感和历史的最生动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更是我们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和精髓。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在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