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31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巴特 《中国教师》2008,(9):58-59
<正>2006年6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共518项。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与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列入其中。史诗作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特定  相似文献   
582.
贾平凹是当代一位杰出散文家、散文编辑家和散文评论家。贾平凹的散文美学观是什么?本文从强调“真性情”、推崇“平常心”、鼓呼“大散文”等方面,详加阐述。  相似文献   
583.
<熙德之歌>是西班牙的英雄史诗,长期以来国内研究稀缺.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 <熙德之歌>讲述的故事是一个连接式复合序列.从这个序列中我们可以发现史诗恒久的主题:征战和复仇,发现古代英雄的至上的荣誉观.  相似文献   
584.
本文对十七年文学中存在的普遍性地追求“史诗性”的现象进行思考,以梁斌的《红旗谱》为例,分析产生这种史诗追求的动机。并透过十七年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普遍且典型的特征,分析这种“史诗叙事”的政治动机与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之间的悖离关系,进而反思十七年文学的艺术缺陷。  相似文献   
585.
揭示英雄史诗主人公的感性活力,能够展现游牧民族的人格模式。游牧民族的人格模式主要表现在:保留着原始游牧民族血亲复仇的传统,把勇敢看作价值极高的品德,渴望建功立业,珍爱名誉,敢于冒险,富于幽默感,具有博大胸怀,能够尊重女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586.
本文对我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由此探讨了东方史诗流变中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罗摩衍那》的建扬是神话式的,《格萨尔王传》是历史的;根据描写的内容看,《罗》突出的是个人主题,《格》则是社会主题;在艺术风格上,《罗》表现出温婉细腻的阴柔之美,《格》则具豪放粗犷的阳刚之气。二者的差异揭示出东方史诗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由神话走向历史,由对个人命运的述说转向对社会生活的描绘以及更具民间口头文学色彩的趋势。  相似文献   
587.
在彝族史诗研究中存在着过度重视口头传承的集体性而忽略了民众个体的普遍倾向。史诗演述的传承人作为史诗"勒俄"(hnewo,史诗演述)传统背后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史诗得以世代沿传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传承人的跟踪与研究是考察史诗传统的主要环节。在诺苏彝族史诗演述人的成长过程中,书写与口承这两种传统的教授与学习是始终相伴、相得益彰、互为表里的内驱力。"克智"(kenre,口头论辩)的兴起和传承,在客观上激活了"勒俄"的口头传播和动态接受,使史诗传承人脱离了各种书写文本的制约而走向面对面的社群,融入民俗生活的文化情境中,并在特定的竞争机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创编能力与演述艺术,从而也促进了史诗传统的长期流布和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588.
历史学的主要任务是还历史本来面目 ,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前车之鉴。目前仍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历史》 (第一册 )突破传统教材的“不可读性” ,删除许多可有可无的东西 ,增加了大量“正史”以外有血有肉的鲜活历史。当然 ,“新”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使教师更好地运用教学文件 ,把科学知识正确地传递给学生 ,针对《世界历史》中的一些疑难、但是没有予以回答的问题 ,或者尚未涉及的重要问题 ,作出探索性思考是十分必要的。1 .什么是史诗与神话 ?初中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册有两处谈到有关“史…  相似文献   
589.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被称为我国的民族史诗。这组史诗具有人物鲜活,形象生动;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结构谨严,脉络清晰;词汇丰富,手法多变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90.
本是同根生:在音乐中见出诗歌 我们都知道,诗歌和音乐原是一母同胞的姊妹艺术,其关系亲密,中外皆然。“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中国古代的诗词,很多都是由歌词变化而来的。荷马的史诗也是吟唱的,并且还有七弦琴的伴奏。音乐性是诗歌形式上的本质要求。而一些流行音乐在音乐性和文学性上相得益彰,浑融一体,在音乐中让人体会到浓浓的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