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2篇
教育   848篇
科学研究   1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从我国外贸代理制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缺陷,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自从新《合同法》确立表见代理制度以来,有关表现见代理制度的理论探讨似乎是尘埃落定,原来围绕比问题的激烈争论也已告结束,然而,立法的选择并非就是一种理论探析的最终终站,为此,章从表见代理的概念出发,对其构成要件的有关学说及其设立意义进行了再次探讨,并分析了相关的一些问题,而后提出了在我国应如何完善表见代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浅析表见代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见代理制度是我国《合同法》所确立的一种新的制度。表见代理的构成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依据产生的原因不同,表见代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表见代理的后果为有效代理。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表见代理与狭义无权代理的区别。我国目前的表见代理规定尚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94.
本刊声明     
本刊版权属于《辽宁高职学报》编辑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本刊编辑部常年向作者发出以下要约:为使本刊和作者的智力成果传播更为广泛,凡同意在本刊发表的文章,本刊享有印刷版、电子版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媒体形式的汇编权、复制权、翻译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及许可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适用地域为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995.
表见代理作为《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制度,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司法实践中运用,文章首先介绍了表见代理的两种主要学说,阐述了其构成要件,然后结合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指出了表见代理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违约赔偿责任制度的体系和内部关系讨论问题,以体现出赔偿限制规则在调整合同关系、平衡社会利益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997.
合同法中的撤消权,在不同的场合出现,其内涵和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对撤消权作必要的区分,分析其性质、功能和行使上的特点,有利于从总体上理解合同法的精神和原则。而对合同法基本精神和原则的把握又有利于深化对撤消权制度具体规定的理解和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998.
不安抗辩权是我国合同法确立的一项全新的合同履行制度,它既借鉴了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规定的精华,也吸收了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的合理性。其构成要件有四条,即:要有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具有对价关系的两项债务;合同的履行要有先后顺序;后履行方有不能履行或可能不能履行的法定情形;后履行方不能履行或可能不能履行的法定情形须出现在合同成立后。它的法律效力为中止履行合同,恢复履行或解除合同,但权利人应负有举证责任和通知义务。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不安抗辩权应注意对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债务履行时的证据收集;注意“合理期限”的界定与适用;注意不安抗辩权与违约责任请求权的竞合。  相似文献   
999.
英国契约法中的哈德利规则限制了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开创了现代合同损害赔偿法之先河。由于此规则确立了违法损害赔偿的评判标准,从而使损害赔偿问题变为法律问题,并以此促进了合同法理论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以他人财产设定抵押的行为是指无权处分人在合法占有的他人财产之上设定抵押的行为(以下简称无权抵押行为)。该行为分为签订抵押合同的行为和履行抵押合同的行为。根据现代民法物权债权法理论和立法实践,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的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无权抵押条件下。抵押合同的效力应根据第三人的主观善恶,分别确定为有效和效力待定两种情况。同时,在无权抵押情况下,应建立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制度,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