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4篇
教育   1075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5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火花     
雷颐 《学习之友》2008,(9):43-43
付出惨重代价的“大跃进”时期的种种荒诞做法众所周知,此处不必详述,重要的是应有必要的反思。 首先,当然是民主——无论是党外民主还是党内民主——的缺乏。经过“反右”之后,党外人士已难提不同意见,这时,党内民主便至关重要。从“大跃进”的历程可以看出,在发动前有周恩来、陈云等的反对,  相似文献   
92.
咸雪婷 《辅导员》2011,(8):37-38
在《海棠情深——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生前身边工作人员赵炜、高振普摄影展》上,我和爸爸拜访了从北京赶来的高振普爷爷。高爷爷已经70多岁了,但他身材伟  相似文献   
93.
毛泽东首肯,他们飞去苏联 1939年的8目末。因为众所周矢u的“坐骑受惊事件”,周恩来右臂粉碎性骨折,中共中央决定由邓颖担陪同他赴苏联医治。经毛泽东的首肯,周恩来夫妇及他们抚养的烈士孙炳文的女儿孙维世、陈昌浩之子陈祖涛、高岗的儿子高毅、陈伯达之子陈小达.一起飞住苏联。他们先在甘肃省的兰州做了停顿,刘少奇的两个孩子也已经送往苏联,先期等候在这里。于是,4人的少JL团中.又加入了刘允斌、刘爱琴兄妹。  相似文献   
94.
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那个谁起来反对“文化大革命”谁就得被打倒的险恶岁月中,周恩来总理为了限制或减少极“左”思潮的破坏作用,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在保护党内外干部、支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原则而斗争,恢复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排除干扰,让邓小平复出并主持党政工作等方面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为党和人民粉碎林、江两个反革命集团,进入新时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71年3月28日至4月7日在日本的名古屋举行。此时国内正处在“十年动乱”期间,日本友人后藤钾二专程来华邀请,中国乒乓球队参赛是由当时周恩来总理报请毛泽东主席批准后成行的。复出的中国队在技术上已无优势可言,如履薄冰夺得四项冠军。然而名古屋世乒赛上刮起的“乒乓外交”旋风,却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相似文献   
96.
一、通过学习目的提示,使学生认识到搞好学习与个人将来的发展、祖国未来的建设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周恩来年少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相似文献   
97.
周恩来的伟大在于他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的态度、对人生价值的始终不渝的追求。他深知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个方面,有生就有死,但死亡并不可怕。死后不留骨灰,充分体现了周恩来大公无私的精神。正如他所说,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98.
99.
论太极功夫     
马虹 《中华武术》2007,(10):50-52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中国先后有三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倡导太极拳。台湾《太极拳》杂志著文云:"从二十一世纪起,中国的太极拳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美国《时代》周刊提出:"中国的太极拳,是最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载文论述:"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这些对太极拳的评价和论述,都不是偶然的。因为我国的太极拳,特别是正宗的传统太极拳,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确是将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一门学问,或者说它是人体生命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谈及"太极功夫",人们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所谓"功夫",只限于搏击于擂台上的交手功夫;也有人认为太极拳只不过是一种保健操、养生术,或说它是老年人的一种运动方式,谈不上什么"功夫"。可是,历代太极拳界出现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为国争光的人士,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既然说太极拳是很好的养生术,可又有一些太极拳名家50多岁即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据此,经过多年来的观察、体悟和综合分析研究,本人认为对"太极功夫"的内涵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整体认识。我认为所谓"太极功夫",它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功夫,那就是"人格修炼的道德功夫、防身应变的武术功夫、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今天,我想就这个命题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抛砖引玉,请同道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0.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周恩来伟大人格的成因:一、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形成周恩来伟大人格的深厚土壤,特别是儒家思想对周恩来的影响最深刻;二、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各种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深刻地影响着周恩来人格的形成;三、周恩来特殊的家庭环境及个人天赋是他形成伟大人格的基础;四、周恩来个人的主观努力和革命实践活动最终形成了他的特有人格和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