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729篇
科学研究   109篇
各国文化   79篇
体育   120篇
综合类   81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关于《商颂》的创作年代,自古就有“商诗说”和“春秋说”两种看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杨公骥、张松如的倡导下,学者多支持“商诗说”。然而,《商颂》在形式上较《周颂》更为复杂流畅,且商代时楚国尚未出现,加之周初的文献中没有关于《商颂》的记载,故“商诗说”难以立足。同时,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商颂》产生于宋襄公时”的说法也有失妥当。由于《商颂》在体式、用字、诗歌句式等方面与被马银琴确定为周宣王时期的诗歌相似,故极有可能为周宣王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2.
2015年1月15日,在重庆市总工会第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市总工会领导代表全总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周亚平轧钢创新工作室授牌。重钢集团周亚平轧钢创新工作室由全国劳模周亚平担任工作室负责人。这个工作室有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技师4名、工程师2名、轧钢技师7名、高级工8名,主要任务是围绕重钢股份公司中厚板厂2700mm中板生产线、4100mm宽厚板生产线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技  相似文献   
143.
本刊讯为弘扬档案文化,扩大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浙江省档案局(馆)于2014年4月与腾讯·大浙网合作开展新媒体宣传,成功推出两个档案文化类互动栏目——"浙江往事"和"乡音浙江"。"浙江往事"登陆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平台,每周六、周日各推送一篇图文并茂的档案文化类文章,并开放评论窗口,供网友阅读、讨论及分享。该栏目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新形势,向网友讲述历史事件背后的真实故事。截止到2015年1月18日,栏目总点击率达450万人次。"乡音浙江"是依托腾讯·大浙网微信平台建立的一档有奖  相似文献   
144.
把《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纳入精神分析美学视野剖析,可以窥见周朴园对侍萍感情的复杂性。从对侍萍的初恋到最终的遗弃,我们不仅看到封建的婚姻门第观念造成的人生悲剧;还看到个体选择的不负责任是导致人生悲剧的内在根源,并从周朴园怀念侍萍的古怪行为洞见其沉迷于"假爱情"的病态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5.
《雷雨》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含蓄的语言和丰富的潜台词是文坛上永不褪色的华彩。以周朴园的语言为分析对象,从语量和语势两角度,探析周朴园的权势意识的凸现手段,体会曹禺的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6.
《周易赞义》是明朝中期关中学者马理解《易》著作。马理说"《易》之为书有转祸为福之理,有以人胜天之道",因为"孔子赞《易》于周",故马理把其易学著作取名为《周易赞义》,表明了他学《易》解《易》尊孔学孔立场,也说明了他的学术传承和学术脉络。  相似文献   
147.
北村透谷作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诞生期的代表人物,在近代中日文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北村透谷的文学轨迹为切入,叙述了其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和对中日近代文学的影响,并通过详细阐述周作人的自然主义属性和浪漫主义风格,对他们两人的文学关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8.
从周作人早期文学创作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出发,勾勒并比较周、汪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同,及其在诗意消解中文学创作的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之一的周作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却主张“闭户读书”,撤出启蒙“广场”回归“民间岗位”,从事翻译和小品文写作。汪曾祺则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世俗化的乡土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被称为不合时宜的“亮色”、知识分子桃花源、从大俗到大雅。在时代“共名”面前,他们的创作呈现主体退却的姿态,周作人、汪曾祺即使选择归隐,但其作品也始终脱离不了对“人”的关怀,这种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关怀也是许多当代知识分子向往和追寻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149.
孙彬 《语文天地》2015,(10):95-96
从近些年进入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来看,由于有了新课程背景及区域推进的某些教学模式的熏陶,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在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较之以往的学生而言,都有明显的进步。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职业高中学生所追求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0.
顾小娟 《语文天地》2015,(10):62-63
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一次的文字记录,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表达情感的通道,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也是学生自由徜徉的"百草园"。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呼吁语文教师要对过去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那么,周记的写作是否也应该做相应的变化?又应该怎样去调整呢?一、让周记鼓励学生参与和体验生活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