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064篇
科学研究   212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200篇
综合类   102篇
文化理论   88篇
信息传播   6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革命”和“启蒙”两方面去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源与材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特定的时代情绪才是这一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与触发剂,并以此为出发点重新梳理出“五四”新文学十年我国文学演进的脉络顺序与文学场景。  相似文献   
72.
我国三代领导人领导中国制定并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以崭新的和平形象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时期即已确立,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领导的改革开放时期得以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立足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高屋建瓴,拓展了和平外交政策。历经三代领导人的不断推动,我国和平外交政策山日趋完善与成熟。中国50多年的外交实践证明,我们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3.
当今人类已经走入“地球村”时代,人类之间的交往已经关切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历史课教学不只是学史.鉴今,而且还要弘扬人类历史化与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理念,因此,历史课教学以和平化为主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4.
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进一步展现中国作为爱好和平的大国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更为公平的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75.
“和平是佛教的根本宗旨”,“和平靠争取得来”,实现和平的前提与根本途径是净化人类,而净化人类的“方便”就是慈忍。“慈忍”,作为一种智慧,其立论的理论基石是“缘起论”,是佛教哲学智慧与儒家智慧的圆成;作为一种净化外在生存环境的“方便”,它强调“以人间为依业,慈济为方便”,是出世与入世的圆融;作为个人修养的根本手段,它强调“以智育德,以忍养情”,是戒、定、慧的合一。  相似文献   
76.
美国非虚构小说在上世纪中期的繁荣具有深厚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意识根源。科技创新在提升人类认识水平和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革新了作家的认知观念和创作思想。认识危机的弥漫,怀疑意识的扩散,使作家放弃了虚构、解释和说教的传统,代之以真实事件来表达主题。而对这一段历史的回顾具有双重意义:不但可加深对美国这一重要的学现象的研究,而且给我们提供了洋为中用,以史为鉴的依据,有助于我们探讨国内目前纪实性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77.
泉州安平商人因其所在地理条件的优越,唐代就已远出经商。安平商人既从事国内贸易,又从事海外贸易,行商区域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海外各地。安平商人经商特点有:以农为本,农贾兼业;贾儒兼营,从儒入贾。文化精神体现为善用智力经商,临财有信、拾金不昧,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等。  相似文献   
78.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提出了尊道贵德的宇宙观与人生观,笔者认为这是老子和平思想的总纲。过去学术界都从纯理论角度,分析尊道贵德在宇宙论、人生论方面的价值与作用,笔者认为道家对宇宙与人生的论述体现了自然与人二者辩证统一的思想,但又落实于“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不仅阐明了道与德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揭示了“德”是基于自然而落实到“和平”。下文继之作了解释:“故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相似文献   
79.
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讲话中蕴含着积极的和平观与历史观。习近平的和平观是对世界和平大势的把握和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平来之不易。同时,中国深谙"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国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和平发展起来的中国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习近平的历史观是深谙历史规律和历史警示基础上的历史观,中国人民能够坦诚面对中国近代屈辱史,吸取教训,警示危机,面向未来。历史弥足珍贵,应当铭记,不容篡改。铭记历史是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正视历史是为了避免重蹈战争覆辙,世界各国应多为和平作贡献。  相似文献   
80.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起步晚,至今尚未形成体系,但随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必须建构起自己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载体,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西方国家较为发达的国际关系理论为借鉴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