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4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数量关系”作为新课标实践中淡化的一个环节,老师们常常是避而远之,可随之而来的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减弱又让不少老师私底下“亡羊补牢”,悄悄补充一定的课时.所以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用新课标的理念来认识数量关系、教学数量关系,特别是低年级的数量关系的教学.  相似文献   
82.
张铭德 《考试周刊》2010,(13):70-71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中学数学教学经验,利用实数的基本性质,结合一系列教学案例,总结出初中数学中实数计算方面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83.
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这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通病。知识和能力是紧密联系的,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作为坚实基础的,但是能力又不是只要所具备的知识而自然转化为的,某项知识只是由于被记住,但并没有被消化理解吸收,就不能被灵活地运用,就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个性特征,也就是不能转化为一定的能力,这并不能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也就不能被自己运用于各种实际情况中,  相似文献   
84.
陆钦基 《广西教育》2013,(1):58+96-58,96
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在旧的人教版四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即"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同时安排了用加法验算减法,用乘法验算除法。笔者认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应用于"加、减"之间的验算或"乘、除"之间的验算。  相似文献   
85.
朱昌海 《教师》2010,(21):77-83
前言 在四则运算中,最繁琐的莫过乘除法,对此,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有研究,我国也已有一千多年研究历史。1972年我国中学生史丰收的《快速计算法》问世,至80年代初风靡一时,但至今教科文上还未有章节,其速算方法人们还是一知半解。近日,中央电视台等播放了北京大学主办的《一分钟速算》,  相似文献   
86.
“开方”是指求一个数的方根的运算.与常见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相比较,开方要困难得多.如今需要非特殊数的方根数据时,通常会查阅现成的《中学数学用表》,而更省事的做法就是使用计算器或电脑.但在此表出现之前的时代,开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比如在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大部分有文化的读书人竟然不会开方.正凶为此,名著《数学人造的宇宙》中介绍的一种“巴比伦开方”法格外引人注日.下面就以√19为例,向大家介绍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87.
正题目求证:tan3°是无理数.(2014年"北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本题证法较多,但以反证法尤为突出.只要运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结果仍然是有理数"就可容易完成证明,即a∈Q,b∈Q,则a+b1-ab∈Q.假设tan3°∈Q,则  相似文献   
88.
教学背景 竖式除法在四则运算中是最难的,它综合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竖式的形式也与加减法和乘法有很大差别。竖式本身是非常抽象又简洁的符号,以至于有人说除法竖式是“变态”的竖式。冈为除法竖式的抽象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极为闲难.所以教师们在教学时不得不使用应对这个困难的“绝招”,  相似文献   
89.
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时,有些题从表面上看没有简算的条件,直接计算会比较繁琐,但若能运用“等值变形”与“等积变形”,则能把题中的简算条件显露出来,同学们就会很快算出结果了。  相似文献   
90.
1.重知识衔接,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信心的培养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方程”这一单元,在方程的^一解法中.为了与初中的“方程”衔接。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中“四则运算的关系式”而是应用了等式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