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65篇
科学研究   18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推理实质上是认知信息的更新方式。从信息哲学的角度,可以为演绎、归纳与溯因等三种推理方式划定界限。除了可能世界语义学,使用邻域模型也可以为认知信息的更新构造模型。有两种更新方式:交集模型和子集模型。利用交集模型可以对演绎推理作出信息论的解释。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带强度的信念。子集模型可以对科学发现的过程作出解释,从而区分演绎、归纳和溯因。邻域语义学揭示的两种信息更新方式是不同的,这是信息更新的逻辑动态学方面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62.
非还原物理主义者一直被"因果排除问题"所困扰。很多哲学家认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是所谓的"自治进路"。但是,钟磊指出"自治进路"的反事实因果解释蕴涵了"下向因果原则",因此不能解决"下向因果"排除论证。有反对者指出他在论证中不加区分地使用了"物理实现者"这个概念。我们通过对该概念的分析说明,"自治进路"的反事实因果解释可以有效地解决"下向因果"排除论证。  相似文献   
63.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正在成为未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措施。这个制度设计将教育系统当作一个嵌套在整个社会中、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来看待,照顾到了教育系统的流程递进和内循环,贯通了教育系统内各个层级和结构的内在关联。其显明的逻辑是"手段—目的"式的"因果适当性",意在将各级教育都当作重重手段,唯一目的在于考大学。如果在因果适当性的逻辑基础上加入意义适当性逻辑,对前者的"因"和"果"还原到各级教育应该放置的"意义脉络"中进行重新界定,才能让这个政策的"理念型建构"恰如其分地实现成"现实的构建"。  相似文献   
64.
韩少功在《日夜书》中重新打开了记忆之门,思索着命运的前因后果,在这个过程中,韩少功悄无声息地将命运不可知的神秘展现在读者面前。他试图使读者明白,人生的复杂与曲折是远超想象的,因此,要收起轻易作出评价与结论的习惯,对待周遭的人与事,有时,慈悲远比懂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65.
66.
67.
对因果关系的推断是教育评价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结合西方有关领域对该问题的研究,分析了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推断中的基本问题。然后,文章介绍了 Rubin 的因果推理模型,并分析了如何在实验研究和观测研究中进行因果关系的推断。在指出推断因果关系在回答某些教育评价问题中的不足之后,文章还讨论了如何去推断事情发生发展的因果机制。本文最后讨论了因果关系的推广以及现实教育现象中因果关系复杂性的INUS条件。  相似文献   
68.
文章在简要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致使与自动、因果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致使概念的语义要素和语义特征,得出致使的语义核心是致使力的传递,包含[作用]和[引发变化]两个基本语义特征,其中致使力可以是主观力或客观力、外力或内力,具有预期性或非预期性。最后分析了致使要素的隐现情况,得出致使者和致使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隐含,而被使者与致使力不能隐含的结论。  相似文献   
69.
70.
简要介绍了英、汉复句研究的背景,探究了英语学习者特别是成年人在运用英语复句时汉语复句结构对其产生的影响,着重对英汉因果复句的差异、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