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取代苯环芳氢的各位的化学位移值的计算,判别一个取代基是斥电子基团还是吸电子基团。同时讨论对取代苯环上芳氢的化学位移的计算,在取代苯环上引入另一个基团的定位效应。  相似文献   
22.
过渡金属催化的C-H活化反应是当前有机化学极具挑战性的_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其中芳环C-H直接芳基化反应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瞩目的研究成果.芳环C-H直接芳基化反应分两大类:芳环C-H与卤代烃的反应以及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反应.为提高芳环C-H的反应活性,在芳环上需要引入导向基团,OH、CONR2、COR、C=N-R以及吡啶、咪唑、噻唑等含氮杂环均为良好的导向基团.研究发现,Ru、Pd配合物是C-H活化反应常用的催化剂,其次是Rh配合物.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几年芳环sp2 C-H直接芳基化反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
基团贡献法研究了5个典型氨基酸分子与尿素及甲脲、二甲脲分子间的焓对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氨基酸的两性离子部分及亲水性侧基与尿素及烷尿分子的离子-偶极作用对焓对作用系数有较大的负贡献;氨基酸与烷脲分子间的疏水-亲水作用对焓对作用系数表现为正贡献,同时与疏水性侧链的n_CH_成正比;两者疏水性侧基间的疏水-疏水作用对焓对作用系数也表现为正贡献。  相似文献   
24.
对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概念、侧链基团上的氨基和羧基能否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氨基酸自身的氨基和羧基能否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必需氨基酸等问题进行分析和释疑,旨在为一线教师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基团电负性的计算,定量的说明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及解释反应历史中的反马氏规则现象,基团电负性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可以把定性描述量化,是理论教学中质的飞跃,值得努力推进。  相似文献   
26.
首次合成了侧链带有手性基团的聚半胱氨酸-b-聚环氧丙烷-b-聚半胱氨酸嵌段共聚物.首先炔丙基溴和L-半胱氨酸反应,合成了S-炔丙基-L-半胱氨酸,S-炔丙基-L-半胱氨酸与三光气反应,合成S-炔丙基-N-羧基-L-半胱氨酸-环内酸酐(NCA);然后用大分子引发剂双端氨基聚环氧丙烷引发S-炔丙基-N-羧基-L-半胱氨酸-环内酸酐(NCA)开环聚合,制得了聚环氧丙烷-聚(S-炔丙基-L-半胱氨酸)嵌段共聚物;最后由N3-L-亮氨酸与共聚物侧链上的炔键发生Click反应,制得了侧链连有手性基团的嵌段共聚物.用1HNMR,IR,GPC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所得嵌段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7.
1 不同基团对羟基性质的影响 (1)脂肪链烃基与羟基相连成醇,醇羟基难电离,溶液呈中性,如CHaCH20H、CH3CH2CH20H等。 (2)苯环与羟基相连成酚,苯基使酚羟基发生一定程度的电离,从而显酸性。  相似文献   
28.
根据不同有机结构基团吸电子或排斥电子的功能和物理学电荷越分散,体系越稳定原理,论述不同种类有机正离子或负离子的稳定性大小并由此推测相应有机结构对应的有机酸或碱的酸碱性强弱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9.
提出了"基团化合价标定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新方法,用三种方法对两例有机物部分被氧化的反应方程式进行了配平,通过对比分析凸显了"基团化合价标定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30.
1问题的由来 在某些教师制作的课件和文字资料中,以及在一些公开课上,发现中学教师认为C、H、O、N、P元素为DNA的一个基本结构层次的人并不是少数。讨论中尽管也有教师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合适,但认为C、H、O、N、P原子是DNA的一个结构层次,进而认为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含氮碱基构成了第二个结构层次,脱氧核苷酸构成了第三个结构层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