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宋超英 《学前教育》2010,(10):53-54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分别是马克.吐温和塞林格的代表作。试从这两部作品的主题、叙事风格、人物的典型意义、创作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异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揭示两部作品各自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魅力,使读者能更好地品读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麦田里的守望》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存在于矛盾对立的社会现实中,他孤独,彷徨,绝望的灵魂,构成了他无法维持理想追求的精神痛苦及个体存在危机。章立足于矛盾对立的视角,围绕物质天堂与精神地狱,渴望认同与排斥隔离,灵魂守望与理想破灭这三对矛盾,探寻霍尔顿人生的迷失。  相似文献   
14.
卢璐 《文教资料》2012,(3):20-21
塞林格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少年形象,苏童虽然深受塞林格运用少年视角介入人生进行创作的手法影响,展现出了青少年孤独寂寞的心灵、矛盾迷茫的性意识,但更为重要的是,苏童在创作时以极具民族性的创作语言塑造了少男少女的形象。这不仅拓展了人性关怀视域,更提升了生命概念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虽说万人如海一身藏,但是有些人却终究会冒出头,就像千里马总会遇到伯乐.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27日,传奇"遁世"作家、《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对于很多人来说,塞林格一直是一个谜。他大半生都以一个遁世者的形象游离于公众视野。他被认为是美国"二战"以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却在成名后几乎不与外界接触,终日生活在一座栅栏围起的山顶小屋中。也许正因为此,这种隐居的状态愈发激起了公众的好奇之心。在他的后半生中,曾有无数的记者、渴慕者、出版商前往他生活的小镇,企图能够窥其一面,却最终止步  相似文献   
17.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与苏童《城北地带》中,两位作家分别对少年形象的塑造和年轻人生命景观的书写呈现出相似的维度和不同的张弛力度。霍尔顿与南方“街头少年”虽然在生理年龄和心理精神方面有着相似性,但他们却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在与现实世界的冲撞中产生的心灵孤独。“父亲”形象的缺位安排则暗示了少年们对成人世界的对抗与反叛,而在书写人性中可贵、脆弱的美与温情这一层面,两部作品亦呈现出守望与毁灭的不同姿态。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生态批评文艺理论分析“大自然”这一形象在美国小说家J.D.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中的体现。并借用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塞林格将主人公霍耳顿刻画为他的精神肖像,通过剖析霍耳顿在现代社会生态失衡,精神危机的大环境下苦苦追求纯净真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揭示出塞林格的生态情结。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文学中以青少年人物为主人公的小说层出不穷。50年代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以其鲜明的形象成为一个消费社会中的“好的坏男孩”,他的言行揭示和批判了美国消费社会中人们对物的狂热追求与迷恋,指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2,(12):31
正《做最好的干部》吴甘霖邓小兰/著定价:38.00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1月这是迄今为止一本最全面地对中国干部进行职业化建设培训的著作,从"炼境界、炼思维、炼能力、炼作风、炼方法"五个层面,打造干部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尤其在阐述胡锦涛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