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沉沦·守望     
范辉 《现代语文》2007,(7):0-90,87
《沉沦》是中国作家郁达夫赖以成名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罗姆·大卫·塞林格的成名作。两部作品无论是在创作手法和人物塑造以及反映的社会情感方面都有诸多相似之处,无论是沉沦还是守望都是作者情感的反映。但是在这种情感背后隐含着的是不同国家知识分子的不同的文化品格和不同的对待社会的态度。  相似文献   
62.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小说述说了主人公霍尔顿不得意的中学生活,求学时遭遇的种种郁闷使得主人公极度向往并设想了心中的理想教育,这  相似文献   
6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塞林格在其经典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结尾,以书中主人公霍尔顿的口气这样写道: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4.
缝隙     
一个人,最吸引我们的,就是人性的缝隙袒露的时刻吧。塞林格的《献给爱斯美的故事——怀着爱与凄楚》中,那个女孩子引起主人公注意的动作之一,就是她在合唱中的心不在焉,以及她的鼻翼翕动,那说明她  相似文献   
65.
塞林格是我喜欢的短篇小说家。塞林格的短篇高妙在于总是只写几个场景,而不怎么交代事情的来由,你要理解故事的进展,只能从人物活动的细节和对话里猜测,但通常你不会知道他要把你带到何种结局。《弗兰妮与祖伊》是塞林格继《麦田的守望者》、《九故事》后出版的第三部作品。我印象里好像有人说过塞林格只写了前面两部作品就隐居了。所以,当看到书店有他的这第三部作品,多少有些惊喜。  相似文献   
66.
本文通过描述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红色猎人帽的象征意义来分析主人公霍尔顿作为叛逆者,遁世者和守望者的三种身份。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J.D.塞林格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学文体学分析,从文本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格三方面入手,对该小说的语言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探讨作家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选择表达和加强作品的主题意义与审美效果,并解析J.D.塞林格驾驭青少年文学的语言艺术的能力,深入挖掘其文体风格中所蕴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8.
稻草人     
有一种忧伤的姿态,沙哑得喊不出什么。哦,我忘了,他本没有嗓子。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一个战士的职责。就算只是孤军奋战,就算谁都不曾告诉他,他是一个战士。说来可笑,那本厚厚的不动如磐石的大词典上,它的学名萧条而孤寂:"稻草人"。他曾经幻想,自己的先辈是塞林  相似文献   
69.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有了理想和目标必须要坚守,并且矢志不渝地去奋争,去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  相似文献   
70.
理想的幼儿教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在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主人公霍尔顿的一段内心剖白对幼儿教师理解幼儿教育和树立正确的形象观有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