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9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从不以兵强天下、反其道而行之、以谦柔为用三个方面对老子的“主弱反强,以柔为用”的兵学思想进行了阐述,井结合当今的形势说明了老子兵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的精髓,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的思想有力指导了中国对外交往,开创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3.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历时七天的大会,不仅决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国计民生发展方向,更是中国未来外交政策的风向标,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美国智库对此更是紧密追踪,对十九大的评论文章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美国智库对十九大后的中国的解读,来探求其对华战略的内在思维逻辑,以便我们在对外传播中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4.
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新闻官员和记者研修班”在北京举行。研修班期间,来自五大洲43个国家的95名政府新闻官员和媒体记者走访北京、贵州两地,与中国新闻官员、大学教授、新闻记者就中国新闻发布制度、中国外交政策等进行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05.
美国各大智库部非常重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并随着国际事件及国际时局的变化而产生研究重点的更迭。智库大多部有自己的定期出版刊物和网站,如布鲁金斯学会的《布鲁金斯评论》、卡内基因际和平基金会的《外交政策》、外交关系协会的《外交》、传统基金会的《政策阵论》等.从中可以获知该智库的最新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06.
在人类文明史上,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血腥和战争。一个日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将会展示出什么样的形象,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此篇理论文章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解读,作者从"和平发展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科学总结和概括"、"走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中对各国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以及"坚持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五个方面说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的英明决断,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是解读十七大报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7.
“弱而不衰”的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终于从旁观进入到“主角”。  相似文献   
108.
一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或实施,总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就21世纪初而言,基于对中国自身实力、对外战略基本目标、现实周边环境及周边国家对华政策走向等因素的动态综合考量,积极推进“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将是中国周边外交最务实、最优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9.
110.
金大中政府上台后,积极调整对美、日、中、俄的外交政策,强化“四强协调外交”,主要表现在加强韩美同盟关系,升级韩日关系,稳步发展韩中关系,改善韩俄关系。“四强协调外交对进一步促进半岛和平稳定、提高韩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