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26篇
科学研究   255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203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暑假捉蜂记     
农村和城市,有着不一样的乐趣。在城市可以住高楼、逛街心公园。在农村可以和大自然来个最亲密的拥抱。  相似文献   
22.
阳光、空气、水、花草、树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不会因为花不如草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花草。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我们要赏识孩子,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爱写、乐写。  相似文献   
23.
《成才之路》2011,(25):2-F0002
人生的道路,总不会是平坦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成功"往往和"曲折"联系在一起。 大自然是穷孩子们最钟情的天地,因为大自然最公平,它不因为贫富而对孩子厚此薄彼;大自然也最慷慨,它不需要购买,它无私地把它所有的美丽和乐趣都给了穷孩子们。  相似文献   
24.
生物是学生观察世界的显微镜。植物的生长规律、人体内的血液成分、人口的合理控制、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等,都是生活与生物相交融的点。生物这门学科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它与大自然、与社会、与生活息息相关。当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追本寻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出课本,走进社会生活,始终保持探索研究、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  相似文献   
25.
第一次看车     
杜熙蕾 《家教世界》2014,(12):52-52
小草有了水才能生存,小动物们有了食物才能活命,大自然有了保护才能美不胜收、生机勃勃,而我们这些孩子有了锻炼的机会,才能真正长大成人。所以,妈妈决定让我去看车,正好(希望)锻炼锻炼我的口语交际能力。(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增强气势,吸引注意力,并由排比句的内容引出“第一次看车”。由因到果,思路很好。)  相似文献   
26.
文曲星     
嗨,大家好!我是管萧,今年八岁,是山东省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喜欢读书、画画、写日记,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还喜欢爬上、旅游,喜欢徜徉在大自然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7.
向灾难学习     
小天 《少年月刊》2011,(6):19-21
这两年,自然灾害频发,大自然一次次地在人类面前展示着它的无情与威力。  相似文献   
28.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我国从1983年起就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所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首先必须从幼儿抓起。  相似文献   
29.
闪亮的一刻     
闵彦钧 《新读写》2012,(12):29-29
对初中生来说,这是一篇不错的作文。作者从大自然中的闪电,想到了人生中要做最闪亮的那一刻,要奉献自己、照亮别人。文章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取材事例有代表性,如最美妈妈吴菊萍、割肝救母的彭斯等,表现了小作者的心灵之美。  相似文献   
30.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写作的瓶颈。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文本,走进大自然,积累写作素材,感知感悟生活细节是提高写作技能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