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26篇
科学研究   255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203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俄罗斯文学里,屠格涅夫的<麻雀>和高尔基的<小麻雀>具有比较研究的意义,不论从它们的艺术构思还是主题思想等方面,都能发现有意味的异同.文章试图在俄罗斯大自然文学背景下,分析从屠格涅夫到高尔基的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俄罗斯儿童文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脉络.  相似文献   
992.
当前户外运动发展很迅速,参与人群越来越多,户外运动因为其形式多样,如:越野、露营、溯溪、攀岩、登山、洞穴探险等,相对传统体育来说,趣味性、刺激性很强,运动环境优美多变,特别能满足年轻人自我体验、与众不同的心理;随着户外运动的开展,人们逐步离开传统的体育场馆,走向山野,纵情于山水之间,向大自然寻求人类生存的本质意义,我们抛弃了现代文明带来的舒适与慵懒,拥有了与自然共存的能力,充分体会到一种回归人的本性与初衷和检验人的智慧与力量的乐趣。  相似文献   
993.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由第一节领启,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我在设计教学时,注重从整体出发,适时点拨,利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发现美、品味美、体验美,再去创造美,激发对自然的喜爱,真正做到“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相似文献   
994.
感悟自然     
朱敏 《青年教师》2009,(9):64-64
多彩的大自然总给我一种美的享受,被破坏的大自然总给我一种流泪的冲动;活泼的季节总给我一种亲切的感动,凄怆的季节总给我一种心灵的伤痛。自然,总是美的;四季,总是亮的。  相似文献   
995.
《父母必读》2009,(3):40-41
又到了乍暖还寒的季节.万物复苏.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正是全家人和大自然接触的美好季节。可是.家里的小宝贝却开始咳嗽.实在让父母担心。  相似文献   
996.
拥抱大自然     
戴田蕊 《阅读》2009,(7):45-46
我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虽然我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但也可以闻到大自然的味道。前些日子,我家的杜鹃花儿开了,一开就是两盆.粉红的颜色装点着阳台。杜鹃花儿的香味不像桂花。十里飘香,老远就能闻见:不像百合,芬芳馥郁,那浓浓的香味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997.
近日,著名学者陈寅恪铜像揭幕仪式在中山大学南校区陈寅恪故居前举行。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中大校友、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麦洁华以及陈寅恪的家属等参加了揭幕仪式。陈寅恪铜像系中大经济系82级校友曾昭武、岭南学院93级校友许珊伉俪捐赠。铜像位于其故居北草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陈寅恪晚年常坐于此,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能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观察蝌蚪,在请示校长同意后,又争取了两名教师配合,我们将四(1)班的孩子们带到两公里外的水池边。每年的五月中旬,这个水池边的青蛙卵及蝌蚪最多最适合孩子们观察。我们将本次观察活动分三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999.
小学科学课的认识对象是大自然,农村是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大课堂。农村学校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大自然是多彩的,她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也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大自然是美的源泉,科学课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大自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得到美的体验,丰富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00.
严丽荣 《师道》2009,(7):45-45
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杭州市教育局2004年下发了《调整中小学假期和作息时间的意见》:在中小学每学年总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将传统的一学年两学期两假期改为一学年两学期四假期制,实行春假、暑假、秋假和寒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