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512篇
科学研究   122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9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8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国内,当人们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或可爱的男孩时,总忍不住夸奖一番,以表达自己的喜爱,这似乎跟吃饭一样平常,从来没人质疑过妥当与否。但在国外,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形:一位中国学周末到一位美国教授家做客。她看到教授5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眼珠如同纯蓝的蝌蚪顾盼生辉,极其美丽。她送给了小女孩一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中国学抚摸着女孩的头发。夸她长得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却严肃地要求她向小女孩道歉。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走进了误区。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但有一点是可以夸奖她的,就是她的微笑和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中国学听了很感动,正式向小女孩道了歉,同时表扬了她的礼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2.
触动     
从教二十年来,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个叫苗的孩子。那是好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老师和学生们都顶着酷暑坚持着。去学校的是一条上坡路,一个背影弓着腰,很吃力地踩着自行车向前进,汗水湿透了整个后背。在他的后面坐着一个小女孩儿,那两根长长的辫子,看着很眼熟。咦,这不是我们班那个叫苗的小女孩儿吗?她紧紧地抓住车架,头上、身上也是大汗淋漓。来到学校,我有意找到了她问:"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33.
李玲 《今日中学生》2016,(26):35-37
花季女孩却自残 女孩是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咨询室的.坐在沙发上,母亲愁容满面,无奈地看着女儿,女儿却低着头,不肯说话. “你把袖子撩起来,让老师看看!”妈妈对女儿说. 女儿像没听见一样,不肯服从. 我建议母女俩分开谈. 女孩轻轻地说:“让我妈先说吧!”然后,按照我的安排,女孩暂时到会客厅去等待.  相似文献   
34.
一、个案描述小女孩叫小访,是聋哑学生,1999年9月转入本班学习。外表文静的她平时学习很用功,集体的事情也较关心,在任课老师眼里她是一个既乖巧听话又好学上进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这个小女孩性格很内向,平日里难得见她有笑脸,也不那么合群,总喜欢独自行动。有时,在做作业时会无缘无故地咯咯作笑,有时又会莫名其妙地隐隐哭泣,令人难以琢磨。经过多次交流,我又发现她还喜欢寻思,头脑中时常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幻觉,如:“爸爸、妈妈好久不见了,我想可能他们已经死了”,“以后他们死了,我心里会十分害怕”。有时她还煞有介事地…  相似文献   
35.
一个女孩子,小的时候腿不利索,常年只能坐在门口看刚的孩子玩,很寂寞. 有一年的夏天.邻居家的城里亲戚来玩,带来了他们的小孩,一个比女孩大五岁的男孩.因为年龄都小的关系.男孩和附近的小孩很快打成了一片,跟他们一起上山下河,一样晒得很黑,笑得很开心,不同的是,他不会说粗话,而且,他注意到了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36.
刘劲松 《湖南教育》2001,(16):51-51
细致班主任工作细致,既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能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融洽师生关系。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常活泼开朗的女孩变得沉默寡言了,情绪很低落,显得心事重重。找她谈心后,得知她父亲得了癌症.并且父母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痕.闹离婚。对此,我开导该生说:“你家里正处在非常时期,你一定要坚强,要认真学习,在家多帮爸爸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相信你爸爸妈妈能正确处理好家事的。”  相似文献   
37.
蓝青蛙 《成长》2005,(7):71-71
我是一个男孩.但是很想知道女孩的一些生理情况,书上说开始发育的女孩,每个月都会产生个成熟的卵子,如果没受精,就会来月经。我奇怪的是那些卵子是怎么产生的?那些没受精的卵子都跑哪去了?  相似文献   
38.
又是一个新学期,坐在熟悉的教室里,去年入学那一天的情景,恍若昨日。突然就觉得,时光就那样哗啦啦地在我指尖奔过,只留下岁月的痕迹。  相似文献   
39.
张平小说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它的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含金量”和近距离的“纪实品格”。其《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十面埋伏》、《对面的女孩》都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都有大量的现实素材做基础。张平的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问题小说”,它不仅仅限于提出问题,而是要积极地干预现实,尤其重视对社会正面力量的褒扬和歌颂,充满了正面的激情,散射出积极的理想主义光彩。张平小说其实正代表着一种文学传统:为人民代言,为老百姓鼓呼。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的、源远流长的写作传统,如儒家的“文以载道”论,以《诗经》为开端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三吏、三别”,自居易的“惟歌生民病”,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赵树理的全心全意为农民写作、甘当“文摊作家”,当然,还有毛泽东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我们党后来的一系列类似的文艺政策等等。张平的小说创作正是这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它的出现、成功,无疑是对文学领域那种远离“大众生活”的私人化倾向的有力针砭和拨正。代言传统小说,过去曾经步入公式化、概念化和庸俗政治化的歧途,而张平却未落窠臼,他的小说写作已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如自觉地融进了较多的自我、自主意识,把纪实再现同积极的理想观照较好地统一了起来,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张平的小说写作为文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性启示和参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价值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40.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广州工作。半年后,母亲从湖北老家赶过来看我。并为我带来两件新织的毛衣。母亲的手很巧,小时候,我最喜欢穿母亲织的毛衣。又暖和又美丽。可如今的我,已经被广州改变成一个时尚优雅的女孩,平素与公司里那群爱慕虚荣的女孩在一起,谈的全是香奈尔、STYLE、宝姿等名牌。母亲手织的毛衣,我再也看不上了。我怕败了母亲的兴,只委婉地告诉她:“广州天气热的时间比较长。穿毛衣的机会少,你以后就不要再为我织毛衣了。”母亲连忙说:“广州也有冬天的。反正妈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再说,买的毛衣怎么也比不上自己手织的暖和。”我笑了,只有将母亲的一片爱心锁进衣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