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72篇
科学研究   139篇
各国文化   131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244篇
文化理论   67篇
信息传播   3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有人说生活是简单的,也有人说生活是复杂的。简单生活的人不能乐在其中,他们总是觉得生活太单调、太平庸,于是想尽办法摆脱现状,梦想着财富和地位。现实中过上了这种生活的人,却开始厌倦那种  相似文献   
102.
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今天的学者解释起来可以长篇累牍、洋洋万言,但孔子的话只有简单的两个字:爱人。即善待他人、真心对他人好。孔子的学生问什么叫智慧,孔子又说了两个字:知人。  相似文献   
103.
孔子说:"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应该说"不迁怒"是每个人都要努力达到的修养,但是古代的闺中怨妇、天涯游子、谪居诗人、悲情离人是管不住自  相似文献   
10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有名的启发式施教原则,它强调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时要积极动脑思考,融会贯通,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对于今  相似文献   
105.
你有没有想过语言的局限性,在表达喜怒哀乐的时候,语言是多么的没用;在受到误解、怀疑需要辩解时,语言是多么的乏力;在心灵受到触动时,语言又是多么干涩、苍白。你是否想过沉默的好处,面对纷争,面对嘈杂,面对爱恨情仇,沉默往往是更为生动传神的表达。既避免了言多必失、词不达意,又做到了不言而喻、心领神会。所以说:  相似文献   
106.
快乐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  相似文献   
107.
庞爱华 《课外阅读》2011,(4):198-199
孔子东游,见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小儿日:“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小儿曰:“以日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一小儿曰:“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及日中时,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大者近乎?”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两小儿曰:“孰谓汝多知乎?”  相似文献   
108.
于丹 《高中生》2011,(16):18-19
孔子将其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强调出来。"十五志于学",孔子所提倡的是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  相似文献   
109.
张成武 《教书育人》2007,(10):44-45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颁发“孔子教育奖”,这表明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至今仍为世人所敬仰,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要好好地继承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就应重温孔子,研读《论语》,观摩孔子的教学场景,感悟其中的教育智慧,增长教书育人的才智。  相似文献   
110.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总论、分类论、重章叠论的形式,显现着孔子的诗学理论。其论在儒家大文化背景下,注重诗的内在涵义,注重诗篇的整体建构。汉代诗学虽日传其衣钵,却背离孔子诗论之旨,以经学家法来训诂释义,将诗变成穿凿附会的道德说教。朱子诗学虽有依其旧说之嫌,但辨识否定,与孔子论诗不期而合。遇合之中,在文本体味、创作群体、天性人欲、赋比义释说、意象审美上变动增益,多所创见,凸现朱子诗学改造儒家思想并将其推向高峰——理学体系渐趋形成的文化传承的深厚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