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72篇
科学研究   139篇
各国文化   131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244篇
文化理论   67篇
信息传播   3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苏格拉底终生倡导"精神助产术".比他早约80年,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思想.之后,孟子、朱熹、王夫之都对此作了重要发挥.助产式与启发式教学思想历经数千年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在于它们符合教学规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辩证法,即既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了"渔和鱼"的辩证关系,侧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恰到好处地把握"引与发"的辩证关系,主张教师应在"引"字上下功夫.近几年,有学者提出的"过程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对苏格拉底、孔子教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12.
孔子教育思想中充满了人文道德的幽香,也同样表现出了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就二者关系而言,孔子主张以人文教育统摄科技教育思想。同时,二者可以融合,相辅相成。孔子关于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关系的思想,对于我国当代乃至世界范围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3.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苟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子教给弟子的“六经”中,礼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人说话、写信也讲究礼节,注重遣词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语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4.
孔子人学总结了殷商、西周至春秋末年有关天人关系认识的积极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重人思想,对战国时期的史学,尤其是历史思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史学中有关天人关系的认识,表明重人事已经成为历史思想发展中不可遏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5.
早在2500年前,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就把"诲人不倦"作为教师个人修养要达到的境界之一.在2500年后的今天,无数的教师被职业倦怠困扰着.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克服职业倦怠的钥匙,开启通往明师之门.  相似文献   
116.
《周易·蒙卦》卦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哲学作,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周易》中的《蒙》卦是教育教学思想集中的一卦,其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关系以及教学所采用的方法等提出了设想。孔子在《蒙》卦的启发下,在长期从事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其中教学原则和为师之道等思想,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周易》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117.
孔孟教学思想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颇多相通之处: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倡导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爱护学生,建立尊师爱生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很有必要研究并借鉴孔孟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8.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孔子的审美主张是尚用崇实 ,是一种经世致用的审美观。他的“兴、观、群、怨”说和“思无邪”的审美判断 ,都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作用 ,具有浓厚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19.
本文主要是从《论语》的命名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关于《论语》的命名,迄今为止有不同的几种说法,本文把这几种不同的说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20.
古史辨派是活跃于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为了揭示有关中国上古史记载的真面目,该派对包括《周易》在内的诸多古代经籍进行了考证。其考证《周易》的目的,是“打破汉人的经说”,“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而建设其卜筮的地位”,“辨明《易十翼》的不合于《易》上下经”。为此,他们重点讨论了《周易》经传的成书年代和作,《周易》经传的性质及关系,孔子与《周易》经传,《周易》一书的结构等问题。这些讨论对于传统易学造成了极大冲击。从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他们的考证难免有疑古过勇之讥。但其求真的精神和实证的方法却对本世纪中国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